耕地资源变化及保护对策研究--以沂源县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3 简要评价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5页 |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概述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耕地 | 第15页 |
2.1.2 耕地资源 | 第15-16页 |
2.1.3 耕地保护 | 第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土地稀缺理论 | 第16-17页 |
2.2.2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17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9页 |
3 中国耕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5页 |
3.1 中国耕地资源现状 | 第19-22页 |
3.1.1 耕地资源数量 | 第19-22页 |
3.1.2 耕地资源质量 | 第22页 |
3.2 中国耕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5页 |
3.2.1 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人地矛盾加剧 | 第22-23页 |
3.2.2 耕地资源质量欠佳,土壤环境质量恶化 | 第23页 |
3.2.3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开发难度大 | 第23页 |
3.2.4 保护耕地资源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第23-25页 |
4 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分析 | 第25-33页 |
4.1 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 | 第25-26页 |
4.1.1 数量变化的过程 | 第25页 |
4.1.2 耕地减少的流向 | 第25-26页 |
4.1.3 耕地变化存在的空间分布差异 | 第26页 |
4.2 耕地资源的质量变化 | 第26-33页 |
4.2.1 耕地资源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 | 第27-30页 |
4.2.2 耕地质量变化的区域差异 | 第30-33页 |
5 沂源县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分析 | 第33-36页 |
5.1 沂源县概况 | 第33页 |
5.2 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 | 第33-34页 |
5.3 耕地资源的质量变化 | 第34页 |
5.4 沂源县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 第34-36页 |
6 国外保护耕地资源的经验借鉴 | 第36-40页 |
6.1 国外保护耕地资源的经验 | 第36-38页 |
6.1.1 美国保护耕地资源的经验 | 第36页 |
6.1.2 英国保护耕地资源的经验 | 第36-37页 |
6.1.3 日本保护耕地资源的经验 | 第37-38页 |
6.2 国外保护耕地资源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38-40页 |
7 中国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 | 第40-45页 |
7.1 完善土地开发利用制度,节约和集约耕地资源 | 第40-41页 |
7.2 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 第41-42页 |
7.3 推进科技创新,改善耕地资源质量 | 第42-43页 |
7.4 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 | 第43-44页 |
7.5 完善耕地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8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