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导言 | 第8-10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三、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宁浩电影:人性回归的历程 | 第10-18页 |
| 第一节 人性回归的含义 | 第10-12页 |
| 第二节 宁浩作品中的人性回归 | 第12-18页 |
| 一、《星期四,星期三》——人性关注初见端倪 | 第13页 |
| 二、《香火》、《绿草地》——对于人性的摸索阶段 | 第13-15页 |
| 三、《疯狂的石头、赛车》——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善恶美丑 | 第15-16页 |
| 四、《黄金大劫案》——对于人性主题的延伸和思考 | 第16页 |
| 五、《无人区》——角色从黑暗到光明的转变 | 第16-17页 |
| 六、《心花路放》——一部讲述人性的悲情喜剧片 | 第17-18页 |
| 第二章《无人区》叙事策略:黑色野蛮暴力特征展露猥琐的人性 | 第18-23页 |
| 第一节 压抑化的叙事风格 | 第18-20页 |
| 一、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风格 | 第18-19页 |
| 二、原始暴力美学风格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暴力野蛮的叙事模式 | 第20-21页 |
| 一、西部片的暴力背景设定 | 第20页 |
| 二、公路片的野蛮叙事模式 | 第20-21页 |
| 第三节“宁式电影”的叙事手法 | 第21-23页 |
| 一、大量的意外和巧合 | 第21-22页 |
| 二、充满地域色彩的方言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无人区》人物塑造: 物化形象的塑造体现残酷的人性 | 第23-28页 |
| 第一节 《无人区》中动物性的体现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符号化的性格特征体现了残酷的人性 | 第24-25页 |
| 一、盗隼老大凶暴杀戮——大马力重型越野车 | 第24页 |
| 二、律师柔弱娇嫩——红色小轿车 | 第24页 |
| 三、司机兄弟粗犷野蛮——大卡车 | 第24-25页 |
| 四、杀手残疾破败——破旧越野车 | 第25页 |
| 五、黑店老板愚昧昏聩——马 | 第25页 |
| 第三节 动物化的角色表现了扭曲的人性 | 第25-28页 |
| 一、暴虐凶狠的贩隼老大——狮子 | 第26页 |
| 二、前途无量的精明律师——猴子 | 第26页 |
| 三、愚笨粗鲁的黑店众人——野狗 | 第26页 |
| 四、笨拙悲剧的杀手——狼 | 第26-27页 |
| 五、满嘴谎言的舞女——鹰隼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影像风格:暗调的影像风格阐述了人性的阴暗 | 第28-32页 |
| 第一节 黑暗昏黄的荒漠揭示黑暗的人性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脏乱差的场景喻示扭曲的人性 | 第29页 |
| 第三节 冷静的色调彰显冷漠的人性 | 第29-32页 |
| 一、地平线式的夸张构图引发人性的思考 | 第29-30页 |
| 二、苍凉冷静的大远景引发人性的释放 | 第30页 |
| 三、无表情的表演直击人性的善良 | 第30-32页 |
| 第五章 人性的回归与主题的升华 | 第32-36页 |
| 第一节 《无人区》中人性线索的分析 | 第32-33页 |
| 第二节“命运”发展对人性回归的映射 | 第33-36页 |
| 一、《普罗米修斯》——《无人区》人性的大熔炉 | 第34页 |
| 二、《俄狄浦斯王》——《无人区》人性的升华 | 第34-35页 |
| 三、《美狄亚》——《无人区》人性的回归 | 第35-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