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危害 | 第11页 |
|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 第11-13页 |
|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 | 第13-15页 |
| ·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制 | 第15-16页 |
|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 第16-20页 |
| ·硫酸铵沉淀的原理 | 第16页 |
| ·透析 | 第16-17页 |
| ·层析技术 | 第17-18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18-20页 |
| ·蛋白质的鉴定 | 第20页 |
| ·本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 ·培养基 | 第2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5页 |
| ·拮抗细菌的培养及发酵液的制备 | 第21页 |
| ·抗菌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 ·抑菌试验 | 第21-22页 |
| ·硫酸铵饱和度的确定 | 第22页 |
| ·抗菌粗蛋白的制备 | 第22页 |
| ·抗菌粗蛋白的稳定性测定 | 第22-23页 |
| ·抗菌粗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 ·硫酸铵饱和度的确定 | 第25-26页 |
| ·抗菌粗蛋白的稳定性 | 第26-30页 |
| ·温度对抗菌粗蛋白质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 ·pH 对抗菌粗蛋白质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 ·保存时间及方式对抗菌粗蛋白质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有机试剂对抗菌粗蛋白质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紫外照射对抗菌粗蛋白质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9页 |
| ·蛋白酶对抗菌粗蛋白质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抗菌粗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30-34页 |
| ·抗菌粗蛋白的疏水层析 | 第30-31页 |
| ·抗菌粗蛋白的凝胶过滤层析 | 第31-33页 |
| ·蛋白 P5 各组分抑菌试验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3-34页 |
| ·抗菌蛋白的浓度测定和回收率计算 | 第34页 |
| ·抗菌蛋白的鉴定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5页 |
| ·讨论 | 第35-37页 |
| ·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蛋白 | 第35-36页 |
| ·展望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