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18页 |
2.2.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第18页 |
2.2.2 乙型肝炎肝硬化 | 第18页 |
2.3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4 实验室检查 | 第18-19页 |
2.5 肝组织学检查 | 第19页 |
2.6 计算方法 | 第19页 |
2.7 METAVIR评分系统 | 第19-20页 |
2.8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8.1 一般资料 | 第20页 |
2.8.2 纤维化评分及分组 | 第20-22页 |
2.9 统计分析 | 第22-24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4-33页 |
3.1 一般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3.2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血清学诊断模型评分的比较 | 第25-26页 |
3.3 血清标志物、血清学诊断模型与肝纤维化关系的分析 | 第26-27页 |
3.3.1 血清标志物与肝纤维化间的关系 | 第26-27页 |
3.4 血清学诊断模型对不同阶段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评估与比较 | 第27-30页 |
3.4.1 血清学诊断模型对显著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比较 | 第27-28页 |
3.4.2 血清学诊断模型对进展期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比较 | 第28-29页 |
3.4.3 血清学诊断模型对肝硬化诊断价值的比较 | 第29-30页 |
3.5 三种血清学诊断模型对不同阶段肝纤维化诊断阈值及精度的比较 | 第30-33页 |
3.5.1 敏感性及特异性最大时诊断的阈值及精度 | 第31-32页 |
3.5.2 当特异性≥95%时诊断的阈值及精度 | 第32-3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3-3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综述 | 第4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