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38页 |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 第16-22页 |
1.1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 第16-17页 |
1.2 敏感性 | 第17页 |
1.3 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组分 | 第17-20页 |
1.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 | 第20-22页 |
2 Micro RNA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22-32页 |
2.1 内皮细胞中mi RNA | 第23-27页 |
2.2 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i RNA | 第27-29页 |
2.3 巨噬细胞中的mi RNA | 第29-30页 |
2.4 Micro RNA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2.5 Micro RNA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31-32页 |
3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第32-38页 |
3.1 小鼠模型 | 第32-34页 |
3.2 兔模型 | 第34-35页 |
3.3 猪模型 | 第35页 |
3.4 犬模型 | 第35页 |
3.5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 第35-38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8-48页 |
2.1 材料 | 第38-43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2.1.3 动物来源 | 第39页 |
2.1.4 细胞 | 第39-40页 |
2.1.5 试剂配制 | 第40-4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2.2.1 动物模型 | 第43页 |
2.2.2 HE染色 | 第43-44页 |
2.2.3 油红染色 | 第44页 |
2.2.4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 第44-45页 |
2.2.5 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 | 第45页 |
2.2.6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 | 第45-46页 |
2.2.7 细胞转染试验 | 第46页 |
2.2.8 细胞凋亡检测 | 第46-47页 |
2.2.9 RNA分离和定量RT-PCR | 第47页 |
2.2.10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 | 第47页 |
2.2.11 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48-62页 |
3.1 HFD诱导Ap 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3.2 HFD诱导Ap OE(-/-)小鼠内皮细胞凋亡 | 第49-51页 |
3.3 mi R-210 和PDK1在动脉粥样硬化Apo E(-/-)小鼠和OX-LDL处理的内皮细胞中负相关 | 第51-55页 |
3.3.1 mi R-210 和PDK1在动脉粥样硬化Apo E(-/-)小鼠内皮细胞中表达呈负相关 | 第51-53页 |
3.3.2 mi R-210 和PDK1在ox-LDL处理的内皮细胞中表达呈负相关 | 第53-55页 |
3.4 确定PDK1为mi R-210 的靶位点 | 第55-57页 |
3.5 mi R-210 通过靶向PDK1促进内皮细胞凋亡 | 第57-59页 |
3.6 mi R-210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通过靶向PDK1来抑制PI3K /AKT/m TOR信号传导活化 | 第59-6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2-6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9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