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3.1 有色金属产业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对湘赣粤地区的研究 | 第13页 |
1.3.3 产业结构 | 第13-14页 |
1.3.4 产业链 | 第14-16页 |
1.3.5 方法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2.1.1 有色金属行业 | 第21页 |
2.1.2 产业链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1.3 产业结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25页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3页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区位理论 | 第24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3 相关方法概述 | 第25-29页 |
2.3.1 熵权法求权重 | 第25-26页 |
2.3.2 灰色系统理论 | 第26-29页 |
第3章 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3.1 湘赣粤地区的基本情况 | 第29页 |
3.2 区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基础 | 第29-30页 |
3.3 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PEST分析 | 第30-32页 |
3.3.1 有色金属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 第31页 |
3.3.2 有色金属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3.3.3 有色金属产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32页 |
3.3.4 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环境分析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有色金属行业结构综合效益评估 | 第33-46页 |
4.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3-34页 |
4.2 构建指标体系 | 第34-37页 |
4.2.1 指标选取依据 | 第34-35页 |
4.2.2 各指标的释义 | 第35页 |
4.2.3 指标体系质量判断及数据来源 | 第35-37页 |
4.3 构建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 | 第37-42页 |
4.4 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结构综合效益灰色评价 | 第42-44页 |
4.5 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湘赣粤有色金属产业链效率研究 | 第46-54页 |
5.1 选取原则及数据来源 | 第46页 |
5.2 指标体系建立 | 第46-48页 |
5.2.1 指标选取依据 | 第47页 |
5.2.2 构建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5.3 产业链效率评估模型 | 第48-52页 |
5.4 测算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第6章 湘赣粤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 第54-57页 |
6.1 利用各自优势,加强跨省域合作 | 第54页 |
6.2 整合重组有色金属企业,实现产业规模化 | 第54-55页 |
6.3 提高有色金属产业创新能力 | 第55页 |
6.4 利用“互联网+”,创立有色金属产业生态圈 | 第55-56页 |
6.5 政府引领有色金属产业转型优化 | 第56-5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