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0页 |
1.2.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优质导入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 第15-24页 |
2.1 优质导入的内涵 | 第15页 |
2.2 优质导入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2.1 优质教学理论 | 第16-18页 |
2.2.2 先行组织者理论 | 第18-19页 |
2.2.3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 第19-20页 |
2.2.4 建构主义思想 | 第20页 |
2.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3 优质导入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 第21-24页 |
2.3.1 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 | 第21-22页 |
2.3.2 树立教师信心的基石 | 第22页 |
2.3.3 激活学习兴趣的要径 | 第22-24页 |
3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4-36页 |
3.1 现状调查 | 第24-32页 |
3.1.1 普通语文教师课堂导入 | 第24-29页 |
3.1.2 语文名师课堂导入 | 第29-30页 |
3.1.3 普通语文教师-名师课堂导入对比 | 第30-32页 |
3.2 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3.2.1 导入重视程度不够 | 第32-33页 |
3.2.2 导入缺乏学科意识 | 第33-34页 |
3.2.3 导入缺乏思维深度 | 第34-35页 |
3.2.4 导入缺乏情感情境 | 第35-36页 |
4 高中语文课堂优质导入的实践 | 第36-47页 |
4.1 优质导入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4.1.1 导向教学 | 第36页 |
4.1.2 导向生活 | 第36页 |
4.1.3 导向兴趣 | 第36-37页 |
4.1.4 导向能力 | 第37页 |
4.1.5 导向体验 | 第37页 |
4.2 优质导入的具体要求 | 第37-44页 |
4.2.1 激发学习兴趣 | 第37-38页 |
4.2.2 引发认知冲突 | 第38-39页 |
4.2.3 唤起阅读期待 | 第39-40页 |
4.2.4 重视课堂造境 | 第40-42页 |
4.2.5 关注学生主体 | 第42-43页 |
4.2.6 着眼学生未来 | 第43-44页 |
4.3 优质导入的操作建议 | 第44-47页 |
4.3.1 钻研教学内容 | 第44页 |
4.3.2 充分了解学生 | 第44页 |
4.3.3 结合教师特征 | 第44-45页 |
4.3.4 运用导入策略 | 第45页 |
4.3.5 全面精心备课 | 第45页 |
4.3.6 注重学习积累 | 第45-46页 |
4.3.7 及时反思总结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