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地下洞穴立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关于地质遗迹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1.2.2 地质公园概念的起源第11页
        1.2.3 地质遗迹保护的发展历程第11-14页
        1.2.4 国内外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管理模式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技术路线图第17页
        1.4.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7-19页
第2章 地下洞穴概述第19-24页
    2.1 地下洞穴第19-21页
        2.1.1 景观资源第20页
        2.1.2 空间资源第20页
        2.1.3 水资源第20页
        2.1.4 矿产资源第20-21页
        2.1.5 环境资源第21页
    2.2 地下洞穴的法律属性及分类第21-23页
        2.2.1 法律属性第21-22页
        2.2.2 地下洞穴的分类探索第22-23页
    2.3 地下洞穴的开发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第23-24页
第3章 国外立法现状第24-35页
    3.1 国际上关于地下洞穴的立法第24-26页
        3.1.1 联合国第24-25页
        3.1.2 欧盟第25-26页
    3.2 各国关于地下洞穴的立法第26-32页
        3.2.1 英国第26页
        3.2.2 美国第26-28页
        3.2.3 日本第28-29页
        3.2.4 德国第29-30页
        3.2.5 法国第30-31页
        3.2.6 加拿大第31-32页
        3.2.7 澳大利亚第32页
    3.3 国外立法模式对比及经验借鉴第32-35页
        3.3.1 立法对比研究第32-33页
        3.3.2 国外立法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33-35页
第4章 我国地下洞穴的立法及保护现状第35-44页
    4.1 我国地下洞穴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5-39页
        4.1.1 立法渊源第35页
        4.1.2 立法内容第35-37页
        4.1.3 存在问题第37-39页
    4.2 我国地下洞穴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9-44页
        4.2.1 保护力度不够第40-41页
        4.2.2 地下洞穴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事前规划第41-42页
        4.2.3 地下洞穴开发争议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第42-44页
第5章 我国地下洞穴的立法完善第44-53页
    5.1 制定地下洞穴专项立法第44-45页
    5.2 完善地下洞穴开发利用与管理法律制度第45-50页
        5.2.1 统一洞穴开发事前规划及评价标准第46-47页
        5.2.2 完善地下洞穴资源开发许可和登记制度第47-48页
        5.2.3 完善地下洞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48-49页
        5.2.4 完善地下洞穴破坏行为处罚制度第49-50页
    5.3 完善地下洞穴开发及管理的其他辅助性措施第50-53页
        5.3.1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第50-51页
        5.3.2 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金矿床中深部控矿构造及围岩蚀变研究
下一篇:青海省南祁连盆地木里地区二叠纪烃源岩特征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