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PM_(2.5)与SO_3酸雾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 第11-13页 |
1.2.1 PM_(2.5)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1.2.2 SO_3酸雾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1.3 燃煤电厂细颗粒及SO_3酸雾控制技术现状 | 第13-15页 |
1.3.1 燃煤电厂细颗粒控制技术现状 | 第13页 |
1.3.2 燃煤电厂SO_3酸雾控制技术现状 | 第13-14页 |
1.3.3 水汽相变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湿式电除尘器污染物脱除研究及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5-19页 |
1.4.1 湿式电除尘器污染物脱除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2 湿式电除尘器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试验系统 | 第20-31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试验平台 | 第20-23页 |
2.2.1 烟气发生系统 | 第20-21页 |
2.2.2 湿法脱硫系统 | 第21页 |
2.2.3 湿式电除尘系统 | 第21-22页 |
2.2.4 SO_3发生系统 | 第22-23页 |
2.3 测试系统 | 第23-30页 |
2.3.1 细颗粒粒径及浓度测试仪器 | 第23-24页 |
2.3.2 总尘采样系统 | 第24-25页 |
2.3.3 PM_(2.5)/PM_(10)采样系统 | 第25-26页 |
2.3.4 SO_3酸雾采样与分析系统 | 第26-27页 |
2.3.5 浆液滴取样系统 | 第27-28页 |
2.3.6 烟气分析仪 | 第28页 |
2.3.7 温湿度变送器 | 第28-29页 |
2.3.8 形貌和元素分析 | 第29页 |
2.3.9 XRD分析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湿式电除尘器脱除PM_(2.5)试验研究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湿式电除尘器进口颗粒物物化特性 | 第31-32页 |
3.2.1 湿式电除尘器进口颗粒物形貌与物相分析 | 第31-32页 |
3.2.2 湿式电除尘器进口颗粒物粒径分布 | 第32页 |
3.3 运行参数对湿式电除尘器脱除PM_(2.5)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1 运行电压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进口烟气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 烟气流速的影响 | 第35页 |
3.4 水汽相变促进湿式电除尘器脱除PM_(2.5) | 第35-38页 |
3.5 湿式电除尘器对PM_(2.5)脱除效率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3.6 冷凝式湿式电除尘器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湿式电除尘器脱除SO_3酸雾试验研究 | 第42-48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湿式电除尘器脱除SO_3酸雾性能 | 第42-43页 |
4.3 水汽相变促进湿式电除尘器脱除SO_3酸雾及脱除效率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4.4 湿式电除尘器中SO_2氧化为SO_3的特性 | 第44-47页 |
4.4.1 反应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4.4.2 湿式电除尘器中SO_2转化脱除性能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燃煤电厂湿式电除尘器性能测试 | 第48-56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测试数据及结论 | 第48-55页 |
5.2.1 A电厂 | 第48页 |
5.2.2 B电厂 | 第48-51页 |
5.2.3 C电厂 | 第51-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56-58页 |
6.1 全文内容总结 | 第56页 |
6.2 后续研究建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