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安徽省城镇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关联及协调发展关系探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第8-10页
        1.3.1 研究内容第8-9页
        1.3.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3.3 论文结构第10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0-12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0-11页
        1.4.2 本文的不足第11-1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12-25页
    2.1 城镇化相关理论第12-16页
        2.1.1 城镇化概念及测度方式第12-13页
        2.1.2 城镇化基础理论第13-16页
    2.2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第16-18页
        2.2.1 第三产业的内涵和分类第16-17页
        2.2.2 产业结构基础理论第17-18页
    2.3 文献综述第18-25页
        2.3.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现状第18-20页
        2.3.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及现状第20-25页
第三章 互动机理与现状研究第25-40页
    3.1 城镇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机理第25-28页
        3.1.1 城镇化对第三产业的作用机制第25-26页
        3.1.2 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第26-28页
    3.2 安徽省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第28-40页
        3.2.1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现状第28-34页
        3.2.2 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第34-40页
第四章 互动关联关系实证分析第40-47页
    4.1 研究方法介绍第40-41页
    4.2 安徽省三次产业与城镇化的灰色关联分析第41-44页
        4.2.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41-43页
        4.2.2 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4.3 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四层次与城镇化的灰色关联分析第44-47页
        4.3.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44-45页
        4.3.2 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第五章 协调发展实证分析第47-71页
    5.1 指标体系构建第47-51页
        5.1.1 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的相关指标选取第47-50页
        5.1.2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测度的相关指标选取第50-51页
    5.2 实证模型第51-57页
        5.2.1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处理第51-54页
        5.2.2 通过因子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第54-55页
        5.2.3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选取第55-57页
    5.3 实际测算结果第57-71页
        5.3.1 安徽省城镇化综合指数与第三产业综合指数测算第57-65页
        5.3.2 安徽省城镇化指数与第三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第65-71页
第六章 结语第71-74页
    6.1 全文总结第71-72页
    6.2 政策建议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基于GIS的空间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