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理论物理学论文--非线性物理学论文--混沌理论论文

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有关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6-42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20页
        1.1.1 混沌信号随机化处理的研究背景第16-19页
        1.1.2 混沌信号随机化处理的研究意义第19页
        1.1.3 混沌信号随机化处理的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 国内外混沌与随机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1 混沌与随机噪声作为切入点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1.2.2 混沌与随机系统作为切入点的相关研究第21页
        1.2.3 混沌类随机性分析为切入点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1.2.4 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简述第22-23页
    1.3 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的同类研究概况第23-29页
        1.3.1 低维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研究现状第23-25页
        1.3.2 高维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研究现状第25-26页
        1.3.3 数字化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研究现状第26-28页
        1.3.4 混沌信号随机化处理的应用研究现状第28-29页
    1.4 本课题涉及的混沌与随机基本理论简述第29-39页
        1.4.1 随机理论基础的简述第29-35页
        1.4.2 混沌理论基础的简述第35-39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39-42页
第2章 低维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研究第42-71页
    2.1 引言第42页
    2.2 低维混沌信号与随机的类比研究第42-56页
        2.2.1 低维混沌信号简介与关键问题第42-44页
        2.2.2 混沌类随机变量及其统计特性分析第44-51页
        2.2.3 仿真研究结果及分析第51-52页
        2.2.4 混沌类随机过程及集总平均表示第52-56页
    2.3 随机混沌系统与随机混沌样本假设模型第56-70页
        2.3.1 随机混沌系统描述第56页
        2.3.2 随机混沌样本假设模型第56-62页
        2.3.3 随机混沌样本假设模型的系统分析第62-70页
    2.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3章 高维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研究第71-103页
    3.1 引言第71页
    3.2 高维混沌信号的简介及关键问题第71-76页
        3.2.1 高维混沌信号的简介第71-74页
        3.2.2 高维混沌Lorenz信号的关键问题第74-76页
    3.3 高维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第76-80页
        3.3.1 概述第76-77页
        3.3.2 基于频域FFT截断法的随机化处理方案第77-80页
    3.4 随机化处理高维混沌信号的仿真应用第80-102页
        3.4.1 混沌同步及混沌保密通信方案的简述第80-86页
        3.4.2 混沌遮掩保密通信方案及系统仿真第86-89页
        3.4.3 基于频域FFT截断法的混沌遮掩保密通信改进方案及仿真第89-97页
        3.4.4 改进方案与原方案的对比分析第97-102页
    3.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4章 数字化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研究第103-129页
    4.1 引言第103页
    4.2 数字化混沌的定义及特性退化现象第103-106页
        4.2.1 数字化混沌的定义第104页
        4.2.2 数字化混沌的特性退化现象与关键问题第104-106页
    4.3 构造数字化混沌新模型的探索性研究第106-128页
        4.3.1 数字化混沌新模型的探索方案第106-107页
        4.3.2 如何构造一个数字化混沌新模型的定性分析第107-110页
        4.3.3 基于HMM模型的数字化混沌新模型的研究分析第110-128页
    4.4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5章 混沌信号的随机化处理应用研究第129-145页
    5.1 引言第129页
    5.2 手机短信加密系统的硬件设计第129-142页
        5.2.1 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第129-131页
        5.2.2 混沌混合A5/1 算法的加密模块设计第131-138页
        5.2.3 基于FPGA的系统硬件实现第138-142页
    5.3 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讨论第142-143页
    5.4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结论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9-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区基层连队营房的被动式节能研究
下一篇:政府机关绩效管理中的绩效监控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