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关于治理理论的研究 | 第11-12页 |
2、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 | 第12-14页 |
3、关于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 第14-15页 |
4、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4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1、社会治理的内涵 | 第18-19页 |
2、非政府组织的内涵 | 第19-20页 |
3、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类型 | 第20页 |
4、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1、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2、第三方管理理论 | 第23页 |
3、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 第23-24页 |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现状 | 第24-31页 |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领域 | 第24-25页 |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 | 第25-27页 |
1、政府主导模式 | 第25页 |
2、合作模式 | 第25-26页 |
3、补充模式 | 第26-27页 |
(三)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1、教育动员作用 | 第27-28页 |
2、影响政府环保政策的制定 | 第28页 |
3、直接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 第28-29页 |
(四)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意义 | 第29-31页 |
四、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 | 第31-38页 |
(一)制度性障碍 | 第31-33页 |
1、法律不健全,法制化程度较低 | 第31-32页 |
2、政府部门政策支持不够——以税收政策为例 | 第32页 |
3、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 第33-35页 |
1、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治理边界不清晰 | 第33-34页 |
2、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缺乏合作、沟通机制 | 第34-35页 |
(三)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问题 | 第35-38页 |
1、行为不规范 | 第35页 |
2、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 第35-36页 |
3、自律机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4、社会认同度偏低 | 第37-38页 |
五、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建议 | 第38-47页 |
(一)畅通法制化的参与渠道 | 第38-41页 |
1、完善相关立法体系 | 第38-40页 |
2、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政策支持 | 第40-41页 |
(二)建立合作参与型的社会治理机制 | 第41-43页 |
1、划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治理边界 | 第41-42页 |
2、设置专门与NGO联系沟通的渠道和部门 | 第42页 |
3、协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 | 第42-43页 |
(三)提高非政府组织自身参与能力 | 第43-47页 |
1、完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 | 第43-44页 |
2、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 | 第44-45页 |
3、提高NGO的筹资能力和人才水平 | 第45-46页 |
4、探寻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项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