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大鼠急性经皮暴露毒死蜱的毒动学和毒效学研究 | 第14-2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 1.1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15页 | 
| 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5页 | 
| 1.3 毒死蜱和3,5,6-三氯-2-吡啶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 第15-16页 | 
| 1.3.1 血液CPF和TCP测定 | 第16页 | 
| 1.3.2 肝脏CPF测定 | 第16页 | 
| 1.3.3 尿液TCP测定 | 第16页 | 
| 1.4 胆碱酯酶活性检测 | 第16-17页 | 
| 1.4.1 组织中蛋白含量测定 | 第16-17页 | 
| 1.4.2 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 第17页 | 
| 1.5 统计学分析 | 第17页 | 
| 2 结果 | 第17-22页 | 
| 2.1 毒动学结果 | 第17-19页 | 
| 2.1.1 血清CPF和TCP浓度 | 第18页 | 
| 2.1.2 肝脏CPF浓度 | 第18-19页 | 
| 2.1.3 尿液TCP排出量 | 第19页 | 
| 2.2 毒效学结果 | 第19-22页 | 
| 2.2.1 血清和皮质AChE活性变化 | 第19-20页 | 
| 2.2.2 血清和皮质BuChE活性变化 | 第20-22页 | 
| 3 讨论 | 第22-23页 | 
| 4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大鼠重复经皮暴露毒死蜱的毒动学和毒效学研究 | 第24-3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 1.1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24-25页 | 
| 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 1.3 生物样品检测方法 | 第25页 | 
| 1.4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 2 结果 | 第25-29页 | 
| 2.1 毒动学结果 | 第25-26页 | 
| 2.1.1 血清CPF浓度时间变化 | 第25页 | 
| 2.1.2 血清TCP浓度时间变化 | 第25-26页 | 
| 2.1.3 肝脏CPF浓度时间变化 | 第26页 | 
| 2.1.4 尿液TCP排出量 | 第26页 | 
| 2.2 毒效学结果 | 第26-29页 | 
| 2.2.1 血清和皮质AChE活性变化 | 第26-27页 | 
| 2.2.2 血清和皮质BuChE活性变化 | 第27-29页 | 
| 3 讨论 | 第29-30页 | 
| 4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大鼠经皮暴露毒死蜱的PBTK/TD模型构建 | 第31-68页 | 
| 1 经皮暴露毒死蜱PBTK/TD模型 | 第31-39页 | 
| 1.1 PBTK/TD模型简介 | 第31-32页 | 
| 1.1.1 模型的概念 | 第31页 | 
| 1.1.2 模型的应用 | 第31-32页 | 
| 1.1.3 模型优缺点 | 第32页 | 
| 1.2 经皮暴露毒死蜱PBTK/TD模型的构建 | 第32-39页 | 
| 1.2.1 模型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 1.2.2 模型微分方程 | 第34-37页 | 
| 1.2.3 模型参数 | 第37页 | 
| 1.2.4 模型模拟 | 第37-38页 | 
| 1.2.5 模型优化和验证 | 第38页 | 
| 1.2.6 模型评价 | 第38页 | 
| 1.2.7 灵敏度分析 | 第38页 | 
| 1.2.8 不确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 2 急性经皮暴露毒死蜱的PBTK/TD模型 | 第39-60页 | 
| 2.1 模型参数值 | 第39-42页 | 
| 2.2 模型拟合和拟合效果评价 | 第42-53页 | 
| 2.2.1 PBTK模型拟合和拟合效果评价 | 第42-47页 | 
| 2.2.2 PBTD模型拟合和拟合效果评价 | 第47-53页 | 
| 2.3 灵敏度分析 | 第53-58页 | 
| 2.4 不确定性分析 | 第58-60页 | 
| 3 重复经皮暴露毒死蜱的PBTK/TD模型 | 第60-67页 | 
| 3.1 重复经皮暴露毒死蜱模型建立 | 第60页 | 
| 3.2 模型验证 | 第60-67页 | 
| 3.2.1 血清CPF时量变化 | 第60-61页 | 
| 3.2.2 血清TCP时量变化 | 第61-62页 | 
| 3.2.3 尿液TCP时量变化 | 第62-63页 | 
| 3.2.4 血清AChE时量变化 | 第63-64页 | 
| 3.2.5 血清BuChE时量变化 | 第64-65页 | 
| 3.2.6 皮质AChE时量变化 | 第65-66页 | 
| 3.2.7 皮质BuChE时量变化 | 第66-67页 | 
| 4 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综述 | 第73-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