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济南地区高层住宅自然通风设计调研 | 第17-42页 |
2.1 济南地区高层住宅自然通风基本情况调研 | 第17-27页 |
2.1.1 地域特点与气候概况 | 第17-18页 |
2.1.2 济南高层住宅现状调研 | 第18-26页 |
2.1.3 自然通风相关政策规范与标准调研 | 第26-27页 |
2.2 高层住宅自然通风潜力分析与测试 | 第27-39页 |
2.2.1 中齐·他山花园通风测试 | 第28-31页 |
2.2.2 名士豪庭Ⅰ区通风测试 | 第31-34页 |
2.2.3 文华园通风测试 | 第34-37页 |
2.2.4 中建·文化城通风测试 | 第37-39页 |
2.3 高层住区自然通风状况调查问卷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高层住宅自然通风设计理论基础 | 第42-55页 |
3.1 风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3.1.1 室外风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1.2 室内自然通风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 | 第44-46页 |
3.2.1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第44页 |
3.2.2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第44-45页 |
3.2.3 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 | 第45-46页 |
3.3 自然通风对高层住宅设计的影响 | 第46-53页 |
3.3.1 高层住宅室外风场特性 | 第46-47页 |
3.3.2 高层住宅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 | 第47-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济南高层住宅室内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策略探讨 | 第55-85页 |
4.1 CFD软件的选用及模型设定 | 第55-58页 |
4.1.1 PHOENICS模拟软件概述 | 第55-56页 |
4.1.2 计算区域的网格划分 | 第56页 |
4.1.3 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设定 | 第56-58页 |
4.2 板式高层住宅室内自然通风效果模拟分析 | 第58-67页 |
4.2.1 一梯两户型室内通风分析 | 第59-62页 |
4.2.2 一梯三户型室内通风分析 | 第62-64页 |
4.2.3 一梯四户型室内通风分析 | 第64-67页 |
4.3 塔式高层住宅室内自然通风效果模拟分析 | 第67-76页 |
4.3.1 方形塔平面形式 | 第68-71页 |
4.3.2 V型塔平面形式 | 第71-75页 |
4.3.3 风车塔平面形式 | 第75-76页 |
4.4 高层住宅室内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策略 | 第76-83页 |
4.4.1 建筑平面布局优化设计 | 第76-78页 |
4.4.2 合理设置通风采光井 | 第78-79页 |
4.4.3 利用交通核改善室内通风 | 第79-80页 |
4.4.4 室内开窗优化设计 | 第80-82页 |
4.4.5 合理设置导风构件 | 第82-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基于CFD模拟的济南高层住宅方案优化设计实践与分析 | 第85-97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85-86页 |
5.2 室外风环境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86-91页 |
5.2.1 建立计算模型 | 第86-87页 |
5.2.2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5.2.3 住区风环境优化设计与分析 | 第89-91页 |
5.3 典型户型室内通风模拟与优化设计 | 第91-96页 |
5.3.1 两居室户型平面通风模拟与优化设计 | 第91-93页 |
5.3.2 三居室户型平面通风模拟与优化设计 | 第93-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 | 第97-98页 |
6.2 论文不足之处及后续的研究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附录1 济南地区高层住宅自然通风现状调查问卷 | 第102-104页 |
附录2 济南城市平均风速(2014年11月5、6、9日) | 第104-109页 |
后记 | 第109-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