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2.1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 第10-11页 |
2.1.1 哈罗德-多马模型 | 第10页 |
2.1.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第10-11页 |
2.1.3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11页 |
2.2 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 | 第11-12页 |
2.3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 第12-14页 |
2.3.1 “剩余产品出口”学说 | 第12页 |
2.3.2 “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 | 第12-13页 |
2.3.3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第13页 |
2.3.4 中心—外围论 | 第13-14页 |
2.4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4.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4.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我国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3.1 出口贸易的总量 | 第17-18页 |
3.2 出口贸易的地理方向 | 第18-20页 |
3.3 出口贸易的贸易方式 | 第20-21页 |
3.4 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国际经验 | 第22-37页 |
4.1 出口贸易发展的国际规律 | 第22-24页 |
4.2 日本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第24-30页 |
4.2.1 日本出口贸易发展的概况 | 第24页 |
4.2.2 日本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带动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4.2.3 日本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 第27-28页 |
4.2.4 日本出口贸易发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28-29页 |
4.2.5 日本出口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0页 |
4.3 韩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第30-35页 |
4.3.1 韩国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4.3.2 韩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带动的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4.3.3 韩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 第32-33页 |
4.3.4 韩国出口贸易发展遇到的问题 | 第33页 |
4.3.5 韩国出口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5页 |
4.4 马来西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第35-37页 |
4.4.1 马来西亚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 第35页 |
4.4.2 马来西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第35-36页 |
4.4.3 马来西亚出口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的计量检验 | 第37-45页 |
5.1 加入WTO以来出口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37-41页 |
5.1.1 数据选取 | 第37页 |
5.1.2 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5.1.3 构建VAR模型 | 第38-39页 |
5.1.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39-40页 |
5.1.5 方差分解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5.2 经济下行期出口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41-45页 |
5.2.1 数据选取 | 第41-42页 |
5.2.2 平稳性检验 | 第42页 |
5.2.3 构建VAR模型 | 第42-43页 |
5.2.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3页 |
5.2.5 方差分解模型分析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8页 |
6.1 结论 | 第45-46页 |
6.2 展望 | 第46-48页 |
6.2.1 政策支持 | 第46页 |
6.2.2 技术进步问题 | 第46-47页 |
6.2.3 贸易摩擦、国际竞争加剧问题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