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甜槠天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 | 第10-13页 |
| 1.2 森林碳储量的研究 | 第13-17页 |
| 1.3 甜槠林 | 第17-18页 |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 2 研究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0-22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 2.1.2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 2.1.3 气象 | 第20-21页 |
| 2.1.4 水文 | 第21页 |
| 2.1.5 母岩及土壤 | 第21页 |
| 2.1.6 植被分布 | 第21-22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 2.2.1 样地的设置 | 第22页 |
| 2.2.2 生物量测定 | 第22-23页 |
| 2.2.3 含碳率测定 | 第23页 |
| 2.2.4 碳储量的计算 | 第23-24页 |
| 2.2.5 生物量模型的选择 | 第24页 |
| 2.2.6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 3.1 甜槠天然林的生物量 | 第25-31页 |
| 3.1.1 不同径级标准木生物量及其分配 | 第25-27页 |
| 3.1.2 林分生物量 | 第27-31页 |
| 3.1.3 小结与讨论 | 第31页 |
| 3.2 甜槠天然林的碳储量 | 第31-42页 |
| 3.2.1 甜槠天然林含碳率 | 第31-36页 |
| 3.2.2 甜槠天然林碳储量 | 第36-39页 |
| 3.2.3 小结与讨论 | 第39-42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2-46页 |
| 4.1 甜槠天然林的生物量 | 第42页 |
| 4.2 甜槠天然林的含碳率 | 第42-43页 |
| 4.3 甜槠天然林的碳储量 | 第43页 |
| 4.4 展望 | 第43-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