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内外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2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 | 第12-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计算基本理论 | 第17-36页 |
2.1 概述 | 第17-18页 |
2.2 分量叠加法 | 第18-25页 |
2.2.1 平均响应计算公式 | 第18-19页 |
2.2.2 背景响应计算公式 | 第19-21页 |
2.2.3 共振响应计算公式 | 第21-24页 |
2.2.4 总脉动响应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2.3 优化后的分量叠加法 | 第25-29页 |
2.3.1 背景响应分量 | 第25-27页 |
2.3.2 共振响应分量 | 第27-28页 |
2.3.3 总脉动风振响应 | 第28-29页 |
2.4 模态位移法 | 第29-32页 |
2.4.1 模态位移响应 | 第29-30页 |
2.4.2 模态位移响应组合方法 | 第30-32页 |
2.5 模态加速度法 | 第32-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测压试验及风压分布特性研究 | 第36-5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6-37页 |
3.2 风洞试验简介 | 第37页 |
3.3 风荷载功率谱特性研究 | 第37-42页 |
3.3.1 脉动风功率谱的基本概念 | 第37-38页 |
3.3.2 风荷载时程处理 | 第38-39页 |
3.3.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9-42页 |
3.4 风荷载相关性研究 | 第42-52页 |
3.4.1 相干函数的概念 | 第43页 |
3.4.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3-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响应计算分析 | 第54-80页 |
4.1 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4-55页 |
4.2 分量叠加法风振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68页 |
4.2.1 平均响应 | 第55-56页 |
4.2.2 背景响应 | 第56-59页 |
4.2.3 共振响应 | 第59-63页 |
4.2.4 总响应组合结果 | 第63-68页 |
4.3 模态位移法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3.1 模态数对位移响应的影响 | 第69页 |
4.3.2 模态响应组合叠加形式对位移响应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 模态加速度法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4.4.1 高阶模态背景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4.4.2 总位移响应分析 | 第72-73页 |
4.5 风振响应计算方法探讨 | 第73-78页 |
4.5.1 模态位移法和模态加速度法分析比较 | 第73-74页 |
4.5.2 分量叠加法优化前后对比 | 第74-76页 |
4.5.3 四种计算方法综合对比 | 第76-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5.2 存在的不足 | 第81页 |
5.3 有待研究的工作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