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铁路通过能力、运送能力论文

铁路技术站通过能力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第2章 铁路技术站通过能力理论第17-32页
    2.1 技术站简介第17-20页
        2.1.1 技术站作业第17页
        2.1.2 技术站设备第17-19页
        2.1.3 技术站运输组织第19-20页
    2.2 技术站列车作业分析第20-27页
        2.2.1 各类列车在站作业过程第20-23页
        2.2.2 技术站设备占用时间标准第23-27页
    2.3 技术站通过能力第27-31页
        2.3.1 基本概念第27页
        2.3.2 技术站能力查定第27-28页
        2.3.3 技术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第28-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铁路技术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32-48页
    3.1 技术站现有设备情况第32-38页
        3.1.1 技术站站型第32-35页
        3.1.2 咽喉区布置第35-36页
        3.1.3 到发线布置第36-37页
        3.1.4 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类型第37-38页
        3.1.5 调车、货场设备第38页
    3.2 货物列车到发的均衡程度第38-39页
    3.3 技术站办理列车种类及数量第39-40页
        3.3.1 客、货列车比第39页
        3.3.2 各类货物列车的比重第39-40页
        3.3.3 计划行车量的分配方案第40页
    3.4 技术站作业组织情况第40-42页
        3.4.1 列车技术作业过程第40页
        3.4.2 设备占用时间标准第40-41页
        3.4.3 作业过程的延续性第41页
        3.4.4 车场分工第41页
        3.4.5 线路固定用途第41-42页
    3.5 其他因素第42-43页
        3.5.1 天气变化第42页
        3.5.2 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和技术水平第42页
        3.5.3 天窗时间第42-43页
    3.6 技术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第43-47页
        3.6.1 灰色系统理论第43页
        3.6.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第43-44页
        3.6.3 到发线通过能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第44-47页
    3.7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铁路技术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第48-62页
    4.1 技术站能力查定数据分析与计算第48-54页
        4.1.1 占用时间数据的复杂性第48-49页
        4.1.2 数据弱化与区间灰数灰度第49-52页
        4.1.3 占用时间区间估计实例第52-54页
    4.2 空费系数的确定第54-60页
        4.2.1 灰色系统相关理论第54-57页
        4.2.2 空费系数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第57-59页
        4.2.3 基于灰色区间关联决策的空费系数确定方法第59-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案例分析第62-71页
    5.1 概述第62-63页
    5.2 占用时间标准的计算第63-64页
    5.3 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第64-67页
    5.4 该技术站通过能力分析第67-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鲁西北地区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设计艺术研究
下一篇:土工格室加筋橡胶砂隔震垫层动力响应与物性参数反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