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供需水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艾比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2.1 湖泊环境演变研究 | 第16页 |
1.2.2.2 艾比湖水文特征研究 | 第16-17页 |
1.2.2.3 艾比湖湖面萎缩对周围环境危害的研究 | 第17页 |
1.2.2.4 艾比湖流域治理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2.5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的研究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19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艾比湖流域概况 | 第20-26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2 气候特征 | 第20-21页 |
2.3 生物资源 | 第21-22页 |
2.4 水资源概况 | 第22-23页 |
2.4.1 降水 | 第22页 |
2.4.2 地表水资源 | 第22-23页 |
2.5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5页 |
2.5.1 人口与民族 | 第23页 |
2.5.2 农业 | 第23-24页 |
2.5.3 工业 | 第24页 |
2.5.4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 第24页 |
2.5.5 旅游 | 第24-25页 |
2.6 地区产业结构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数据资料及计算方法介绍 | 第26-31页 |
3.1 数据资料介绍 | 第26-28页 |
3.1.1 水文数据介绍 | 第27页 |
3.1.2 供需水数据介绍 | 第27页 |
3.1.3 环境一号A/B星数据介绍 | 第27-28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8-31页 |
3.2.1 趋势检验 | 第28-29页 |
3.2.2 需水量计算 | 第29-30页 |
3.2.3 湖泊动态度计算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艾比湖流域供需水状况分析 | 第31-40页 |
4.1 精博河径流变化趋势 | 第31-32页 |
4.2 需水量计算 | 第32-35页 |
4.2.1 农业需水量计算 | 第32-33页 |
4.2.2 工业需水量计算 | 第33页 |
4.2.3 牲畜需水量计算 | 第33-34页 |
4.2.4 生活需水量计算 | 第34页 |
4.2.5 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34-35页 |
4.3 计算结果 | 第35-37页 |
4.3.1 农业需水量 | 第35-37页 |
4.3.2 工业需水量 | 第37页 |
4.4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4.4.1 流域耗水分析 | 第37-38页 |
4.4.2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4.4.2.1 工业落后、农业需水量大 | 第38-39页 |
4.4.2.2 地下水超采 | 第39页 |
4.4.2.3 机电井管理不当 | 第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艾比湖面积变化 | 第40-46页 |
5.1 计算方法 | 第40页 |
5.2 艾比湖面积变化趋势 | 第40-42页 |
5.2.1 湖泊面积动态度 | 第41-42页 |
5.3 2013 年年内艾比湖面积变化 | 第42-46页 |
第六章 艾比湖流域供需水变化及其对湖泊面积的影响 | 第46-52页 |
6.1 供需水平衡分析 | 第46-47页 |
6.2 供需水变化对艾比湖面积变化的影响 | 第47-52页 |
6.2.1 供需水变化对湖泊面积的影响 | 第47-48页 |
6.2.2 入湖水量分析 | 第48-52页 |
第七章 结论及不足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页 |
7.2 不足 | 第52-53页 |
7.3 未来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项目及发表论文清单 | 第61-62页 |
一、参加项目 | 第61页 |
二、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