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部分 前言第12-20页
    1.1 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发展态势第12页
    1.2 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第12-15页
        1.2.1 幼胚第13-14页
        1.2.2 茎尖第14-15页
    1.3 玉米转基因方法的发展第15-19页
        1.3.1 常用转化方法简介第15-16页
        1.3.2 基因枪转化法第16-17页
        1.3.3 农杆菌介导法第17-18页
        1.3.4 其他玉米遗传转化方法第18-19页
    1.4 本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20-28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植物材料第20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20页
        2.1.3 试剂、药品第20页
        2.1.4 除草剂第20页
        2.1.5 抗生素与其他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8页
        2.2.1 受体系统的建立第21页
        2.2.2 农杆菌工程菌的制备第21-22页
        2.2.3 农杆菌培养与侵染第22-23页
        2.2.4 转化苗的移栽第23页
        2.2.5 除草剂筛选及抗性植株的定植第23页
        2.2.6 T1代植株的PCR检测第23-28页
            2.2.6.1 实验材料的获取第23页
            2.2.6.2 除草剂筛选第23-24页
            2.2.6.3 PCR检测第24-28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8-40页
    3.1 玉米茎尖转化第28页
    3.2 不同浓度草丁膦对农杆菌生长的影响第28-29页
    3.3 不同自交系玉米茎尖长势的比较第29-30页
    3.4 不同自交系受体的转化效率比较第30-34页
        3.4.1 部分自交系剥芽成功率、成苗率比较第30-33页
        3.4.2 部分自交系筛选存活率比较第33-34页
        3.4.3 部分自交系转化率比较第34页
    3.5 T0代植株田间性状观察比较第34-37页
        3.5.1 不同自交系转化植株的雄穗差异第35-36页
        3.5.2 不同自交系转化植株的果穗性状第36-37页
            3.5.2.1 不同自交系转化植株产生的果穗第36页
            3.5.2.2 部分自交系TO代转化植株的结实率第36-37页
    3.6 转基因T1代植株的PCR检测第37-40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40-44页
    4.1 农杆菌介导玉米茎尖转化系统的分析第40-41页
    4.2 本工作的研究成果第41-42页
    4.3 本工作的不足第42-44页
附录第44-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件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扬琴五重奏《彼岸花》本体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