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杂果类论文--枣论文

枫香叶抑菌、抗氧化成分活性追踪及对冬枣保鲜效果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引言第11-23页
    1.1 枫香研究概况第11-12页
        1.1.1 枫香简介第11页
        1.1.2 枫香药理活性研究第11-12页
    1.2 天然植物抑菌活性研究第12-18页
        1.2.1 植物来源第12-13页
        1.2.2 抑菌活性成分第13-16页
        1.2.3 抑菌研究概况第16-17页
        1.2.4 抑菌作用机理第17-18页
    1.3 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研究第18-20页
        1.3.1 抗氧化活性成分第18-19页
        1.3.2 抗氧化作用机理第19-20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1.4.1 立项依据及研究目的第20-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23-25页
        2.1.1 材料第23-24页
        2.1.2 试剂第24-25页
    2.2 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2.3 试验方法第26-29页
        2.3.1 抑菌试验方法第26-27页
        2.3.2 抗氧化试验方法第27-28页
        2.3.3 保鲜试验方法第28-29页
    2.4 数据处理第29-31页
第3章 枫香叶抑菌成分活性追踪第31-41页
    3.1 枫香叶粗提物抑菌结果分析第31-34页
        3.1.1 枫香叶粗提物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第31-33页
        3.1.2 枫香叶粗提物对供试菌的MIC第33页
        3.1.3 枫香叶四种粗提物抑菌效果的对比分析第33-34页
    3.2 正丁醇相分离物抑菌结果分析第34-35页
        3.2.1 正丁醇相分离物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第34-35页
        3.2.2 正丁醇相分离物对供试菌MIC第35页
    3.3 单体抑菌结果分析第35-37页
        3.3.1 单体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第35-36页
        3.3.2 单体对供试菌的MIC第36-37页
    3.4 枫香叶成分抑菌稳定性第37-39页
        3.4.1 温度对枫香叶成分抑菌活性的影响第37页
        3.4.2 紫外光照对枫香叶成分抑菌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3.4.3 pH对枫香叶成分抑菌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3.5 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枫香叶抗氧化成分活性追踪第41-45页
    4.1 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第41页
    4.2 正丁醇相分离物抗氧化活性研究第41页
    4.3 单体抗氧化结果分析第41-45页
        4.3.1 单体对DPPH·的清除活性第41-42页
        4.3.2 单体对O_2~-·的清除活性第42页
        4.3.3 单体对·OH的清除活性第42-43页
        4.3.4 单体还原力测定第43-44页
        4.3.5 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枫香叶正丁醇分离物对冬枣保鲜效果评价第45-51页
    5.1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5.1.1 不同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转红指数的影响第45-46页
        5.1.2 不同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腐烂指数、质量损失率的影响第46-47页
        5.1.3 不同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VC、TSS的影响第47-48页
        5.1.4 不同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相对电导率、MDA的影响第48-49页
        5.1.5 不同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SOD的影响第49页
        5.1.6 主成分分析法对冬枣贮藏效果评价第49-50页
    5.2 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6.1 结论第51页
        6.1.1 枫香叶抑菌活性组分筛选第51页
        6.1.2 枫香叶正丁醇相分离物抑菌活性研究第51页
        6.1.3 枫香叶抗氧化成分活性追踪第51页
        6.1.4 枫香叶成分对冬枣的保鲜效果第51页
    6.2 研究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5-67页
附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重构--以当事人结构变迁为视角
下一篇:麦克尤恩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的生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