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重构--以当事人结构变迁为视角

内容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2-13页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述第13-16页
    (一)公益诉讼的含义第13-14页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含义第14-15页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第15-16页
        1.追求的直接目的不同,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第15页
        2.起诉主体及其诉讼中处分权大小不同第15页
        3.诉讼功能不同第15-16页
        4.法官职权范围不同第16页
二、传统私益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的差异第16-21页
    (一)当事人结构第16-18页
    (二)传统私益诉讼当事人结构的基本特征第18-20页
        1.私益诉讼的表层结构第18-19页
        2.私益诉讼当事人的深层结构第19-20页
    (三)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的基本特征第20-21页
        1.公益诉讼的表层结构第20-21页
        2.公益诉讼的深层结构第21页
三、当事人结构变迁视角下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困境第21-25页
    (一)激励困境的根源:“经济人”假设第22页
    (二)环境公益诉讼不适应经济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第22-25页
        1.从对抗走向合作第22-23页
        2.诉讼收益不归属原告第23-25页
四、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域外考察第25-28页
    (一)律师费“败诉方负担”规则第26-28页
    (二)“赏金猎人”制度第28页
五、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第28-34页
    (一)三种模式的优劣比较第28-33页
        1.公益基金模式第28-30页
        2、“赏金猎人”制度第30-31页
        3.“败诉方负担”规则第31-33页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选择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扎迪·史密斯长篇小说中的暴力书写研究
下一篇:枫香叶抑菌、抗氧化成分活性追踪及对冬枣保鲜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