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 | 第11-13页 |
1.2.1 表面修补法 | 第11-12页 |
1.2.2 灌浆嵌缝封堵法 | 第12页 |
1.2.3 结构加固法 | 第12页 |
1.2.4 混凝土置换法 | 第12页 |
1.2.5 电化学防护法 | 第12-13页 |
1.2.6 仿生自愈法 | 第13页 |
1.3 混凝土裂缝常用修补材料 | 第13-15页 |
1.3.1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种类 | 第13-14页 |
1.3.2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14-15页 |
1.4 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5-21页 |
1.4.1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 | 第16-17页 |
1.4.3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 第17-18页 |
1.4.4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1.4.5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聚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的改性研究 | 第21-23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思路与内容 | 第23-25页 |
2.试验原料、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 第25-29页 |
2.1 试验原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2 改性聚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 第25-26页 |
2.3 试验测试方法 | 第26-29页 |
2.3.1 SAR反应速率的测定 | 第26页 |
2.3.2 SAR吸水/盐水膨胀性能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3 SAR抗拉伸能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4 SAR压缩性能的测试 | 第28页 |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页 |
2.3.6 SAR处理砂浆不同宽度裂缝的抗渗性 | 第28页 |
2.3.7 SAR处理砂浆裂缝经受干湿循环后的抗渗性能 | 第28-29页 |
3.改性SAR的合成及其吸水膨胀性能 | 第29-43页 |
3.1 交联剂及改性剂对SAR合成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29-34页 |
3.1.1 交联剂用量对SAR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2 AMPS用量对SAR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3 HAPS用量对SAR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4 PVA用量对SAR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交联剂及改性剂对SAR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34-40页 |
3.2.1 交联剂用量对SAR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2 AMPS用量对SAR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HAPS用量对SAR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4 PVA用量对SAR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4.改性剂对SAR抗碎化性能的影响 | 第43-53页 |
4.1 交联剂用量对SAR抗碎化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 AMPS用量对SAR抗碎化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HAPS用量对SAR抗碎化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 PVA用量对SAR抗碎化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 三种不同改性剂对聚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改性效果对比 | 第49-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改性SAR处理砂浆裂缝抗渗性试验 | 第53-59页 |
5.1 不同宽度下的初始抗渗效果 | 第53-54页 |
5.2 改性SAR处理不同宽度砂浆裂缝经受干湿循环后的抗渗性 | 第54-58页 |
5.2.1 干湿循环5次的抗渗性能 | 第54-55页 |
5.2.2 干湿循环10次的抗渗性 | 第55-56页 |
5.2.3 干湿循环15次的抗渗性 | 第56-57页 |
5.2.4 干湿循环20次的抗渗性 | 第57-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主要结论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59-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