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热液区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代谢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深海热液区分布概况第13页
    1.2 深海热液喷口的形成及分类第13-14页
    1.3 深海热液的化学特征第14-15页
    1.4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与生命起源第15-19页
        1.4.1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基石——化能自养微生物第15-16页
        1.4.2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CO_2固定途径第16-19页
    1.5 冲绳海槽的热液区第19-20页
    1.6 马努斯海盆的热液区第20-22页
        1.6.1 Pacmanus热液区第20-21页
        1.6.2 Desmos热液区第21-22页
    1.7 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深海热液系统研究第22-23页
        1.7.1 16S rRNA扩增子测序第22页
        1.7.2 宏基因组测序第22-23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第2章 冲绳海槽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代谢分析第25-5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2.1.1 采样位点及沉积物样品信息第26-28页
        2.1.2 总有机碳和总氮的测定第28页
        2.1.3 DNA提取第28页
        2.1.4 宏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第28-29页
        2.1.5 进化分析第29-30页
        2.1.6 数据提交第3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0-54页
        2.2.1 宏基因组序列的物种分布第30-35页
        2.2.2 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第35-50页
        2.2.3 沉积物微生物群落运行机制第50-54页
    2.3 小结第54-55页
第3章 伊平屋热液区微生物深海环境适应机制的宏基因组学分析第55-7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6页
        3.1.1 样品采集第56页
        3.1.2 沉积物组分的化学分析第56页
        3.1.3 DNA提取第56页
        3.1.4 文库构建、宏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第56页
        3.1.5 进化分析第56页
        3.1.6 数据提交第5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6-77页
        3.2.1 细胞膜磷脂与多聚-γ-谷氨酸的合成第58-63页
        3.2.2 多胺代谢及其稳态第63-65页
        3.2.3 渗透压稳态第65-71页
        3.2.4 pH稳态第71-73页
        3.2.5 Na~+稳态第73-75页
        3.2.6 重金属泵第75-77页
    3.3 小结第77-78页
第4章 马努斯海盆热液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分析第78-10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9-82页
        4.1.1 样品采集第79-80页
        4.1.2 沉积物化学成分分析第80页
        4.1.3 DNA提取第80页
        4.1.4 16S rRNA扩增子测序与分析第80-81页
        4.1.5 宏基因组测序与分析第81-82页
        4.1.6 进化分析第8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82-107页
        4.2.1 沉积物的化学组成特征第82-83页
        4.2.2 微生物群落结构第83-88页
        4.2.3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第88-107页
    4.3 小结第107-108页
结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现金持有量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吗?--以四川长虹和TCL为例
下一篇:《案例》:M公司--客户经理薪酬体系诊断与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