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表第13-14页
1. 前言第14-35页
    1.1 水稻稻瘟病研究进展第14-22页
        1.1.1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其特点第14-15页
        1.1.2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第15-21页
        1.1.3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第21-22页
    1.2 水稻抗白叶枯病研究进展第22-27页
        1.2.1 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第23页
        1.2.2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鉴定第23-26页
        1.2.3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育种应用第26-27页
    1.3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第27-30页
        1.3.1 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研究第27-28页
        1.3.2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第28-30页
        1.3.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第30页
    1.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第30-33页
        1.4.1 MAS的优势与条件第30-31页
        1.4.2 分子标记及其在MAS中的应用第31-33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3-35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5-45页
    2.1 试验材料第35-36页
        2.1.1 供试的水稻材料第35页
        2.1.2 供试的白叶枯病菌株第35页
        2.1.3 供试的稻瘟病菌株第35-36页
    2.2 实验方法第36-45页
        2.2.1 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选择技术路线第36页
        2.2.2 用于目标基因选择的分子标记第36-37页
        2.2.3 DNA提取和PCR扩增第37页
        2.2.4 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第37-38页
        2.2.5 稻瘟病抗性鉴定第38-41页
        2.2.6 武汉自然条件下的花粉育性动态观察第41页
        2.2.7 人工气候箱低温鉴定第41-42页
        2.2.8 不育系生育特性观察和农艺性状考察第42页
        2.2.9 不育系开花习性观察第42-43页
        2.2.10 组合测配和优势鉴定第43-44页
        2.2.11 稻米品质分析第44页
        2.2.12 高密度SNP芯片的遗传背景分析第44页
        2.2.13 数据分析方法第44-4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5-96页
    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光温敏核不育改良株系的建立第45-46页
    3.2 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和单株选择第46-50页
    3.3 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分析第50-53页
    3.4 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第53-60页
        3.4.1 改良不育系的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结果第53-57页
        3.4.2 杂交组合的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结果第57-59页
        3.4.3 改良不育系的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第59-60页
    3.5 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第60-67页
        3.5.1 改良不育系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第60-64页
        3.5.2 杂交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第64-67页
    3.6 改良不育系的育性表现第67-72页
        3.6.1 武汉自然条件下不育系的育性表现第67-70页
        3.6.2 改良不育系在不同温度人工气候箱中的育性表现第70-72页
    3.7 改良不育系生育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观察第72-93页
        3.7.1 武汉自然条件下不育系的生育特性表现第72-79页
        3.7.2 改良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第79-84页
        3.7.3 改良不育系的稻米品质分析结果第84-85页
        3.7.4 华 1006S、华 1037S和华 1015S开花习性表现第85-93页
    3.8 改良不育系的组合测配第93-96页
4. 讨论第96-103页
    4.1 三个优良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评价第96-97页
        4.1.1 华 1006S第96页
        4.1.2 华 1037S第96-97页
        4.1.3 华 1015S第97页
    4.2 培育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探讨第97-98页
    4.3 几个抗性基因的评价第98-99页
    4.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程序探讨第99-101页
    4.5 强光敏特性的核不育水稻的选育第101-102页
    4.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改良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抗性中的作用探讨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9页
附录第119-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度量空间中拟共形映射与拟对称映射的研究
下一篇:新疆伊犁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水质生物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