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品论文

三黄益肾颗粒的药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1页
    1.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述第15-16页
        1.3.1 CKDs的病因病机研究第15-16页
    1.4 治疗药物的运用现状第16-17页
        1.4.1 西药治疗现状第16-17页
        1.4.2 中医药治疗现状第17页
        1.4.3 中西医用药治疗现状第17页
    1.5 处方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现状第17-21页
        1.5.1 黄芪第18页
        1.5.2 熟地黄第18页
        1.5.3 大黄第18-19页
        1.5.4 丹参第19页
        1.5.5 牛膝第19页
        1.5.6 茯苓第19-20页
        1.5.7 肉桂第20-21页
第二章 三黄益肾颗粒制备工艺研究第21-62页
    2.1 仪器与材料第21-22页
        2.1.1 仪器第21页
        2.1.2 试剂与试药第21页
        2.1.3 药材以及辅料第21-22页
        2.1.4 实验动物第22页
    2.2 处方组成与剂型的选择第22页
        2.2.1 处方组成第22页
        2.2.2 剂型的选择第22页
    2.3 提取工艺路线研究第22-25页
        2.3.1 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第22-23页
        2.3.2 提取工艺路线验证研究第23-25页
    2.4 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第25-27页
        2.4.1 吸水率考察第25-26页
        2.4.2 单因素考察第26页
        2.4.3 验证试验第26-27页
    2.5 乙醇提取工艺研究第27-40页
        2.5.1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27页
        2.5.2 丹参酮Ⅱ_A、结合蒽醌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7-31页
        2.5.3 固形物质量测定方法第31页
        2.5.4 单因素考察第31-35页
        2.5.5 正交试验方法与结果第35-38页
        2.5.6 验证试验第38页
        2.5.7 浓缩工艺考察第38-39页
        2.5.8 干燥工艺考察第39-40页
    2.6 水提取工艺研究第40-52页
        2.6.1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40页
        2.6.2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0-44页
        2.6.3 固形物质量测定方法第44页
        2.6.4 单因素考察第44-48页
        2.6.5 正交试验方法及结果第48-50页
        2.6.6 验证试验第50页
        2.6.7 浓缩工艺考察第50-51页
        2.6.8 干燥工艺考察第51-52页
    2.7 成型工艺考察第52-57页
        2.7.1 原料的物理性质考察第52-54页
        2.7.2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第54-55页
        2.7.3 矫味剂用量的确定第55页
        2.7.4 制粒方法与工艺条件的确定第55-56页
        2.7.5 颗粒物理性质考察第56-57页
    2.8 包装材料的选择第57-58页
    2.9 成品规格及日服剂量的确定第58页
        2.9.1 成品规格的确定第58页
        2.9.2 日服剂量的确定第58页
    2.10 中试工艺研究第58-60页
        2.10.1 中试试验方法与结果第58-60页
    2.11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60-62页
第三章 三黄益肾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第62-78页
    3.1 仪器与材料第62页
        3.1.1 仪器第62页
        3.1.2 试剂与药品第62页
    3.2 定性鉴别第62-71页
        3.2.1 黄芪薄层色谱鉴别第62-64页
        3.2.2 丹参薄层色谱鉴别第64-66页
        3.2.3 大黄薄层色谱鉴别第66-68页
        3.2.4 肉桂薄层色谱鉴别第68-69页
        3.2.5 茯苓薄层色谱鉴别第69-70页
        3.2.6 熟地黄薄层色谱鉴别第70页
        3.2.7 牛膝薄层色谱鉴别第70-71页
    3.3 含量测定研究第71-76页
        3.3.1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第71-74页
        3.3.2 丹参酮Ⅱ_A含量测定第74-76页
    3.4 颗粒检查第76-77页
        3.4.1 性状检查第76页
        3.4.2 水分检查第76页
        3.4.3 粒度检查第76页
        3.4.4 溶化性检查第76-77页
        3.4.5 装量差异第77页
        3.4.6 微生物检查第77页
    3.5 讨论与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初步药效学研究第78-81页
    4.1 仪器与材料第78页
        4.1.1 药物第78页
        4.1.2 仪器第78页
        4.1.3 试剂第78页
        4.1.4 动物第78页
    4.2 实验方法第78-79页
        4.2.1 腺嘌呤所致CKDs大鼠模型的制备第78页
        4.2.2 测定方法第78-79页
    4.3 实验结果第79-80页
        4.3.1 给药前各组Cr含量的影响第79页
        4.3.2 腺嘌呤所致CFR大鼠模型Cr、BUN含量的影响第79-80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三黄益肾颗粒初步稳定性试验第81-85页
    5.1 常温稳定性试验第81-83页
        5.1.1 试验方法及项目第81页
        5.1.2 试验结果以及结论第81-83页
    5.2 加速稳定性实验第83页
        5.2.1 试验方法及项目第83页
        5.2.2 试验结果以及结论第83页
    5.3 讨论与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结语第85-87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85页
    6.2 创新点第85页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附录第90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90-91页
统计学审核证明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型防地雷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云计算时代”传媒发展策略研究--以“云报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