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收集与运用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0-11页
一、电子数据的概念和特征第11-13页
    (一) 电子数据的概念第11页
    (二) 电子数据的特征第11-13页
        1. 高科技性第11-12页
        2. 无形性和隐蔽性第12页
        3. 信息脆弱性第12页
        4.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第12-13页
二、域外电子数据的立法研究第13-16页
    (一) 域外的立法模式第13-14页
        1. 制定单独的法律规范第13页
        2. 调整和修改旧的证据法第13-14页
        3. 程序法中增加电子数据的内容第14页
    (二) 域外电子数据取证和认证的法律制度第14-16页
        1. 域外电子数据的取证制度第14-15页
        2. 域外电子数据的认证制度第15-16页
三、电子数据取证的规范化第16-21页
    (一) 电子数据取证规范化的目的第16-17页
    (二) 我国电子数据取证所面临的问题第17-18页
        1. 取证主体的资格未限定第17页
        2. 未确立电子数据证据保管链制度第17页
        3. 电子数据鉴定存在“侦查依附性”第17-18页
    (三) 完善我国电子数据取证的建议第18-21页
        1. 对电子数据取证主体资格作出限定第18-19页
        2. 建立证据保管链制度第19-20页
        3. 去除电子数据鉴定的侦查依附性第20-21页
四、电子数据的认证规范化第21-29页
    (一) 认证规则的概述第21-22页
        1. 证据能力的认证规则第21-22页
        2. 证明力的认证规则第22页
    (二) 我国电子数据认证所面临的问题第22-23页
        1. 不完备的证据法体系第22-23页
        2. 电子数据认证规则不尽完善第23页
    (三) 完善我国电子数据认证的建议第23-29页
        1. 制定专门的电子数据法第23-24页
        2. 完善电子数据认证规则第24-27页
        3. 健全电子数据鉴定制度第27-28页
        4. 完善电子数据专家辅助人制度第28-29页
结语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3页
致谢第33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2O模式冲击下服务业升级路径的探究--以零售业为例
下一篇: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