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收集与运用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电子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3页 |
(一) 电子数据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电子数据的特征 | 第11-13页 |
1. 高科技性 | 第11-12页 |
2. 无形性和隐蔽性 | 第12页 |
3. 信息脆弱性 | 第12页 |
4.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第12-13页 |
二、域外电子数据的立法研究 | 第13-16页 |
(一) 域外的立法模式 | 第13-14页 |
1. 制定单独的法律规范 | 第13页 |
2. 调整和修改旧的证据法 | 第13-14页 |
3. 程序法中增加电子数据的内容 | 第14页 |
(二) 域外电子数据取证和认证的法律制度 | 第14-16页 |
1. 域外电子数据的取证制度 | 第14-15页 |
2. 域外电子数据的认证制度 | 第15-16页 |
三、电子数据取证的规范化 | 第16-21页 |
(一) 电子数据取证规范化的目的 | 第16-17页 |
(二) 我国电子数据取证所面临的问题 | 第17-18页 |
1. 取证主体的资格未限定 | 第17页 |
2. 未确立电子数据证据保管链制度 | 第17页 |
3. 电子数据鉴定存在“侦查依附性” | 第17-18页 |
(三) 完善我国电子数据取证的建议 | 第18-21页 |
1. 对电子数据取证主体资格作出限定 | 第18-19页 |
2. 建立证据保管链制度 | 第19-20页 |
3. 去除电子数据鉴定的侦查依附性 | 第20-21页 |
四、电子数据的认证规范化 | 第21-29页 |
(一) 认证规则的概述 | 第21-22页 |
1. 证据能力的认证规则 | 第21-22页 |
2. 证明力的认证规则 | 第22页 |
(二) 我国电子数据认证所面临的问题 | 第22-23页 |
1. 不完备的证据法体系 | 第22-23页 |
2. 电子数据认证规则不尽完善 | 第23页 |
(三) 完善我国电子数据认证的建议 | 第23-29页 |
1. 制定专门的电子数据法 | 第23-24页 |
2. 完善电子数据认证规则 | 第24-27页 |
3. 健全电子数据鉴定制度 | 第27-28页 |
4. 完善电子数据专家辅助人制度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