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发展±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必要性第11页
        1.1.2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第11-12页
    1.2 特高压直流输电中的电磁环境问题第12-13页
    1.3 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输电技术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电磁环境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6-17页
第二章 导线表面电场的计算第17-35页
    2.1 产生电晕的原理第17-19页
    2.2 直流导线起晕场强和起晕电压的计算第19-20页
        2.2.1 直流导线起晕场强的计算第19-20页
        2.2.2 直流导线起晕电压的计算第20页
    2.3 单根线电荷与成对线电荷求场强的方法第20-23页
    2.4 分裂导线表面场强的计算方法第23-30页
        2.4.1 Markt-Mengele法第23-26页
        2.4.2 模拟电荷法第26-27页
        2.4.3 逐步镜像法第27-28页
        2.4.4 三种方法及计算结果的比较第28-30页
    2.5 导线表面场强影响因素分析第30-34页
        2.5.1 导线分裂数的影响第30页
        2.5.2 子导线截面积的影响第30-31页
        2.5.3 分裂间距的影响第31-32页
        2.5.4 导线对地高度的影响第32-33页
        2.5.5 极间距离的影响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的计算第35-65页
    3.1 标称场强的计算第35页
    3.2 合成电场与离子流密度的特性第35-36页
    3.3 合成电场与离子流密度限值第36-37页
        3.3.1 各国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限值第36-37页
        3.3.2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与离子流密度限值第37页
    3.4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计算方法概述第37-52页
        3.4.1 Deutsch假设数值法第37-39页
        3.4.2 半经验公式法第39-40页
        3.4.3 有限元法第40-43页
        3.4.4 伽辽金最小二乘无网格法第43-52页
    3.5 基于伽辽金最小二乘无网格法的合成电场计算第52-56页
        3.5.1 场域大小的求解及输电线等效半径的确定第52-53页
        3.5.2 无网格法计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3.6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合成场强计算第56-64页
        3.6.1 基于无网格法的离子流场迭代计算第56-58页
        3.6.2 合成场强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8-64页
    3.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计算第65-72页
    4.1 无线电干扰产生的原理第65页
    4.2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限值第65-67页
        4.2.1 国外标准规定限值第66页
        4.2.2 国内标准规定限值第66-67页
        4.2.3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第67页
    4.3 计算无线电干扰的方法第67-69页
        4.3.1 CISPR的推荐公式第67-68页
        4.3.2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推荐公式第68-69页
    4.4 无线电干扰影响因素分析第69-71页
        4.4.1 导线截面以及对地高度的影响第69页
        4.4.2 分裂间距的影响第69-70页
        4.4.3 导线分裂数的影响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计算第72-78页
    5.1 可听噪声的计量方法和一般特性第72页
    5.2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限值第72-73页
        5.2.1 国外标准规定限值第72-73页
        5.2.2 国内标准规定限值第73页
        5.2.3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限值第73页
    5.3 可听噪声的计算方法第73-74页
        5.3.1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推荐公式第74页
        5.3.2 美国邦纳维尔电力局(BPA)推荐公式第74页
    5.4 可听噪声影响因素分析第74-77页
        5.4.1 导线截面以及对地高度的影响第75页
        5.4.2 分裂间距的影响第75-76页
        5.4.3 导线分裂数的影响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总结与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 个人简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像处理的储粮害虫检测及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非高斯噪声下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