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社交网站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来源第9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研究述评第14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论文创新第16-17页
第2章 社交网络环境中的个人信息第17-20页
    2.1 社交网络概述第17-18页
        2.1.1 社交网络含义第17页
        2.1.2 社交网站特点第17-18页
    2.2 社交网络环境中的个人信息第18-19页
        2.2.1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第18-19页
        2.2.2 社交网站中的个人信息第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国内外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状况探究第20-41页
    3.1 国外社交网站个人信息安全状况探究第20-25页
        3.1.1 国外社交网站发展状况第20-21页
        3.1.2 Facebook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第21-23页
        3.1.3 Twitter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第23-25页
    3.2 国内社交网站个人信息安全状况探究第25-39页
        3.2.1 国内社交网站发展状况第25-26页
        3.2.2 社交网站用户对个人信息管理情况调查研究第26-28页
        3.2.3 个人信息在人人网中的呈现形式与安全问题第28-34页
        3.2.4 个人信息在新浪微博中的呈现形式与安全问题第34-38页
        3.2.5 个人信息在腾讯微信中的呈现形式与安全问题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社交网站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第41-51页
    4.1 社交网站的开放性带来的挑战第41-43页
        4.1.1 个人信息保护的工作量增加第41-42页
        4.1.2 社交商务的兴起为个人信息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第42-43页
    4.2 社交网络环境的可信赖性带来的挑战第43-47页
        4.2.1 社交网站实名制管理不善为个人信息带来风险第43-44页
        4.2.2 社交用户重视私人信息分享而忽视个人隐私保护第44-45页
        4.2.3 社交网站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带来的挑战第45-47页
    4.3 我国关于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不完善所带来的挑战第47页
    4.4 社交网站对利益的追逐所带来的挑战第47-48页
    4.5 LBS服务对个人隐私的影响第48-49页
        4.5.1 LBS技术在腾讯手机QQ中的应用第48-49页
        4.5.2 LBS技术在新浪微博中的应用第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应对我国社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几点建议及展望第51-57页
    5.1 关于应对我国社交网站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第51-54页
        5.1.1 政府工作方面的建议第51-53页
        5.1.2 关于社交网站运营商的建议第53页
        5.1.3 关于用户方面的建议第53-54页
    5.2 关于我国社交网站未来展望第54-56页
        5.2.1 完善社交网站服务内容第55页
        5.2.2 社交网站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第55-56页
        5.2.3 社交网站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第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结论第57-59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57页
    6.2 研究创新第57-58页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附录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卫视《文化时尚》栏目研究
下一篇: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与情绪标签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