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磁记忆检测技术 | 第11-13页 |
1.2.1 磁记忆检测技术与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对比 | 第11-12页 |
1.2.2 磁记忆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信息熵与D-S证据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焊缝磁记忆检测机理 | 第16-21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铁磁金属的性质 | 第16-18页 |
2.2.1 磁畴和畴壁 | 第17页 |
2.2.2 铁磁性材料的自发磁化 | 第17-18页 |
2.3 磁记忆效应机理 | 第18-19页 |
2.4 磁偶极子模型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焊缝疲劳试验 | 第21-29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21-23页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1-2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7页 |
3.3.1 不同类型焊缝缺陷的磁记忆信号特征研究 | 第23-26页 |
3.3.2 焊缝缺陷不同损伤等级磁记忆信号特征对比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D-S理论研究与焊缝缺陷类型定量识别 | 第29-38页 |
4.1 引言 | 第29页 |
4.2 Dempstre-Shafer理论研究 | 第29-32页 |
4.2.1 信度函数 | 第29-30页 |
4.2.2 D-S理论融合规则 | 第30-32页 |
4.3 基于D-S理论的焊缝缺陷类型识别 | 第32-37页 |
4.3.1 D-S理论信息融合决策的基本方法 | 第32-33页 |
4.3.2 磁记忆信号的特征值提取 | 第33-34页 |
4.3.3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焊缝缺陷识别 | 第34-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基于熵与D-S理论联合的焊缝缺陷等级定量识别 | 第38-48页 |
5.1 引言 | 第38页 |
5.2 焊缝损伤等级定量化 | 第38页 |
5.3 磁记忆信号的信息熵 | 第38-40页 |
5.3.1 相对谱熵 | 第38页 |
5.3.2 奇异谱熵 | 第38-39页 |
5.3.3 功率谱熵 | 第39页 |
5.3.4 小波空间能谱熵 | 第39-40页 |
5.4 焊缝缺陷磁记忆信号的熵带及信息熵期望值 | 第40-44页 |
5.4.1 焊缝试件不同缺陷等级磁记忆信号相对谱熵 | 第41-42页 |
5.4.2 焊缝试件不同缺陷等级磁记忆信号奇异谱熵 | 第42-43页 |
5.4.3 焊缝试件不同缺陷等级磁记忆信号功率谱熵 | 第43页 |
5.4.4 焊缝试件不同缺陷等级磁记忆信号小波空间能谱熵 | 第43-44页 |
5.5 基于熵与D-S理论联合的焊缝缺陷等级定量识别 | 第44-47页 |
5.5.1 信息熵贴近度 | 第45页 |
5.5.2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的构造 | 第45页 |
5.5.3 基于信息熵与D-S理论联合诊断后的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