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致激励下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桥梁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桥梁结构的震害 | 第15-19页 |
1.3.1 上部结构破坏 | 第15-17页 |
1.3.2 支座破坏 | 第17页 |
1.3.3 下部结构破坏 | 第17-19页 |
1.4 桥梁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1.4.1 静力法 | 第19-20页 |
1.4.2 反应谱方法 | 第20-21页 |
1.4.3 时程分析法 | 第21-22页 |
1.4.4 随机振动法 | 第22-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2 全桥空间有限元分析 | 第25-37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结构概述 | 第25-29页 |
2.2.1 工程概况 | 第25页 |
2.2.2 主梁构造 | 第25-27页 |
2.2.3 墩柱构造 | 第27-28页 |
2.2.4 地质构造 | 第28-29页 |
2.3 全桥有限元模拟 | 第29-35页 |
2.3.1 模拟思路 | 第29-30页 |
2.3.2 ANSYS软件的运用 | 第30-31页 |
2.3.3 主要构件的模拟 | 第31-33页 |
2.3.4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 第33页 |
2.3.5 空间有限元模型 | 第33-35页 |
2.4 计算参数 | 第35-36页 |
2.4.1 材料特性 | 第35-36页 |
2.4.2 荷载标准 | 第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模态分析 | 第37-45页 |
3.1 模态分析的定义及其应用 | 第37页 |
3.2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3.3 ANSYS的模态分析 | 第38-39页 |
3.4 模态分析结果 | 第39-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一致激励动态时程分析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地震波的选择与输入 | 第45-48页 |
4.2.1 选波原则 | 第45-47页 |
4.2.2 地震波的选择 | 第47-48页 |
4.3 桩-土相互作用时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第48页 |
4.4 ANSYS的一致激励动态时程分析 | 第48-50页 |
4.4.1 ANSYS动态时程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4.4.2 一致激励地震动方程推导 | 第49-50页 |
4.5 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响应结果 | 第50-62页 |
4.5.1 主梁一致激励时程分析 | 第51-58页 |
4.5.2 桥墩一致激励时程分析 | 第58-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5 全桥模型非一致激励时程分析 | 第65-89页 |
5.1 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结构动力方程 | 第65-70页 |
5.1.1 基底绝对位移法 | 第65-66页 |
5.1.2 相对运动法 | 第66-68页 |
5.1.3 大质量法 | 第68-70页 |
5.2 非一致激励地震动方程 | 第70-71页 |
5.3 非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 | 第71-82页 |
5.3.1 主梁非一致激励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 第71-78页 |
5.3.2 桥墩非一致激励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结果 | 第78-82页 |
5.4 一致激励与非一致激励地震响应结果对比分析 | 第82-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结论 | 第89-90页 |
6.2 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