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产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17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第14页
    1.3 研究手段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文献回顾法第14页
        1.3.2 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第14-15页
        1.3.3 实证与规范分析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第15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第二章 理论回顾第17-41页
    2.1 相关概念第17-22页
        2.1.1 环境第17页
        2.1.2 规制第17-21页
        2.1.3 环境规制第21页
        2.1.4 产业绩效第21-22页
        2.1.5 环境规制与产业绩效第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32页
        2.2.1 经济人假设第22-24页
        2.2.2 市场失灵理论第24-29页
        2.2.3 产权理论第29页
        2.2.4 交易成本理论第29-30页
        2.2.5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30-31页
        2.2.6 委托-代理理论第31页
        2.2.7 工业生态理论第31-32页
    2.3 文献综述第32-41页
        2.3.1 国外相关研究第32-37页
        2.3.2 国内相关研究第37-39页
        2.3.3 现有文献评述及研究思路第39-41页
第三章 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第41-48页
    3.1 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绩效的直接效应第42-45页
        3.1.1 规制服从成本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第43页
        3.1.2 成本上升将导致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下降第43-44页
        3.1.3 环境规制对投资的挤出效应,导致产出和利润率下降第44页
        3.1.4 服从环境规制成本的差异性第44-45页
    3.2 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绩效的间接效应第45-46页
        3.2.1 企业进入壁垒的传导效应第45页
        3.2.2 技术创新的传导效应第45-46页
    3.3 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绩效的综合效应第46-48页
第四章 环境规制对工业产业绩效影响的实证一—基于中国38个工业行业视角第48-108页
    4.1 问题的提出与模型设定第48-54页
        4.1.1 模型 1:环境规制与企业进入第49-51页
        4.1.2 模型 2: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第51-53页
        4.1.3 模型 3:环境规制与产业绩效第53-54页
    4.2 数据分析及平稳性检验第54-79页
        4.2.1 工业产业环境规制现状第54-64页
        4.2.2 样本产业的选择第64页
        4.2.3 模型1数据来源及分析第64-72页
        4.2.4 模型2数据来源及分析第72页
        4.2.5 模型3数据来源及分析第72-73页
        4.2.6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第73-79页
    4.3 模型估计与结论第79-107页
        4.3.1 模型 1:环境规制对企业进入的影响第80-90页
        4.3.2 模型 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第90-98页
        4.3.3 模型 3: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第98-107页
    4.4 结论第107-108页
        4.4.1 环境规制是工业企业进入的障碍之一第107页
        4.4.2 环境规制对工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但有利于技术创新第107页
        4.4.3 环境规制与工业产业绩效呈“U”型关系第107-108页
第五章 环境规制对工业产业绩效影响的实证二—基于东、中、西部区域视角第108-143页
    5.1 问题的提出与模型设定第108-115页
        5.1.1 模型 1:环境规制与企业进入第109-110页
        5.1.2 模型 2: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第110-112页
        5.1.3 模型 3: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第112-115页
    5.2 数据分析及平稳性检验第115-133页
        5.2.1 工业产业污染排放及治理状况第115-119页
        5.2.2 样本区域选择第119页
        5.2.3 模型1数据来源及分析第119-122页
        5.2.4 模型2数据来源及分析第122-124页
        5.2.5 模型3数据来源及分析第124-130页
        5.2.6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第130-133页
    5.3 模型估计与结论第133-141页
        5.3.1 模型 1:环境规制对企业进入的影响第133-135页
        5.3.2 模型 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第135-137页
        5.3.3 模型 3: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第137-141页
    5.4 结论第141-143页
        5.4.1 从企业进入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工业产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第141页
        5.4.2 从技术创新来看,“波特假说”在中、西部地区是成立的,长期东部地区也是成立的第141页
        5.4.3 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特假说”在东、中、西部地区都成立第141页
        5.4.4 从技术进步来看,东、中、西三个地区都符合“波特假说”,但影响机理不同第141-143页
第六章 环境规制对工业产业绩效影响的实证三—基于行业污染程度视角第143-154页
    6.1 问题的提出第143-146页
    6.2 模型设定及数据分析第146-147页
        6.2.1 模型设定第146-147页
        6.2.2 数据分析第147页
    6.3 模型估计及结论第147-154页
        6.3.1 模型估计第147-152页
        6.3.2 结论第152-154页
第七章 环境规制对工业产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四——基于环境规制工具视角第154-169页
    7.1 问题的提出与模型设定第154-155页
    7.2 模型设定第155-158页
        7.2.1 模型 1:环境规制工具与产业技术创新第155-157页
        7.2.2 模型 2:环境规制工具与全要素生产率第157页
        7.2.3 模型 3:环境规制工具与产业技术进步第157-158页
    7.3 数据分析及平稳性检验第158-160页
        7.3.1 数据统计描述第158-159页
        7.3.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第159-160页
    7.4 模型估计与结论第160-169页
        7.4.1 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第160-162页
        7.4.2 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第162-165页
        7.4.3 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第165-167页
        7.4.4 结论第167-169页
第八章 结语第169-173页
    8.1 研究结论第169-170页
        8.1.1 从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来看,环境规制有利于工业产业绩效的提高第169页
        8.1.2 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影响大小和方向存在差异性第169页
        8.1.3 从工业行业污染程度来看,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第169-170页
        8.1.4 从规制工具来看,命令控制型工具仍然是我国环境规制的主要工具第170页
    8.2 政策建议第170-171页
        8.2.1 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的同时,应该分区域、分行业和污染程度来制定差异性的规制政策第170-171页
        8.2.2 根据行业和区域特点,选择最大程度激励产业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绩效提高的规制工具第171页
        8.2.3 充分发挥市场激励型工具的灵活性,减少环境规制对生产成本和产业绩效的不利影响第171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1页
附录第181-20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08-209页
致谢第209-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太奇于历史环境新建筑设计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面向生态的辽河流域水库群与引水工程联合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