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社区与开放社区邻里关系对比研究--以宁波四个社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6.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6.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城市社区 | 第16页 |
2.1.2 邻里关系 | 第16页 |
2.1.3 开放社区 | 第16页 |
2.1.4 封闭社区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2.1 邻里关系空间景观 | 第17-18页 |
2.2.2 邻里关系时间景观 | 第18-19页 |
2.2.3 空间利用效率 | 第19页 |
2.2.4 毛细血管理论 | 第19-21页 |
3 研究体系的构建和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8页 |
3.1 研究体系构建 | 第21-24页 |
3.1.1 研究维度 | 第21-22页 |
3.1.2 样本的选取 | 第22页 |
3.1.3 研究范围 | 第22-23页 |
3.1.4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3.1.5 问卷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3.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7页 |
3.2.1 宁波概况 | 第24-25页 |
3.2.2 案例概况 | 第25-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封闭社区邻里关系 | 第28-49页 |
4.1 封闭社区居民日常时空景观 | 第28-32页 |
4.2 封闭社区邻里关系现状 | 第32-43页 |
4.2.1 邻里认知 | 第33-36页 |
4.2.2 邻里交往 | 第36-38页 |
4.2.3 邻里参与 | 第38-40页 |
4.2.4 邻里认同 | 第40-43页 |
4.3 封闭社区邻里关系特征 | 第43-47页 |
4.3.1 居民性别方面的特征 | 第43页 |
4.3.2 居民年龄方面的特征 | 第43-45页 |
4.3.3 居住时间方面的特征 | 第45-46页 |
4.3.4 邻里俗语认可度方面的特征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开放社区邻里关系 | 第49-70页 |
5.1 开放社区居民日常时空景观 | 第49-52页 |
5.2 开放社区邻里关系现状 | 第52-64页 |
5.2.1 邻里认知 | 第53-55页 |
5.2.2 邻里交往 | 第55-58页 |
5.2.3 邻里参与 | 第58-61页 |
5.2.4 邻里认同 | 第61-64页 |
5.3 开放社区邻里关系特征 | 第64-69页 |
5.3.1 居民性别方面的特征 | 第64-65页 |
5.3.2 居民年龄方面的特征 | 第65-66页 |
5.3.3 居住时间方面的特征 | 第66-67页 |
5.3.4 邻里俗语认可度方面的特征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封闭社区和开放社区邻里关系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80页 |
6.1.邻里关系对比 | 第70-76页 |
6.1.1 邻里认知对比 | 第70-71页 |
6.1.2 邻里交往对比 | 第71-73页 |
6.1.3 邻里参与对比 | 第73-74页 |
6.1.4 邻里认同对比 | 第74-76页 |
6.2 邻里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 第76-79页 |
6.2.1 经济因素 | 第76-77页 |
6.2.2 社会因素 | 第77-78页 |
6.2.3 社会整合因素 | 第78-7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80-83页 |
7.1 结论 | 第80-81页 |
7.2 讨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A 城市邻里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 第86-89页 |
附录B 社区居民日常时空景观观察统计表 | 第89-90页 |
附录C 社区访谈记录表 | 第90-91页 |
附录D 社区观察记录表 | 第91-9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