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节点并发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网络节点数据分析技术现状 | 第8-9页 |
1.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本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网络节点监测相关技术分析 | 第12-24页 |
2.1 SNMP协议概述 | 第12-14页 |
2.2 SNMP协议分析 | 第14-17页 |
2.2.1 管理信息结构(SMI) | 第14页 |
2.2.2 节点数据监测管理信息库(MIB) | 第14-16页 |
2.2.3 SNMP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 | 第16-17页 |
2.3 TRAP异常机制分析 | 第17-18页 |
2.4 路由交换数据原理分析 | 第18-21页 |
2.4.1 路由路径选择技术 | 第18-19页 |
2.4.2 交换数据原理分析 | 第19-21页 |
2.5 双向链路转发检测技术 | 第21-23页 |
2.6 网络节点结构基准数据 | 第2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网络节点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 第24-48页 |
3.1 网络拓扑节点状态数据感知 | 第25-28页 |
3.1.1 网络拓扑节点数据采集技术 | 第25-26页 |
3.1.2 节点异变数据并发采集技术 | 第26-28页 |
3.2 网络节点数据结构类型辨别 | 第28-32页 |
3.2.1 传统标识节点技术 | 第28-29页 |
3.2.2 节点身份唯一标识算法 | 第29-30页 |
3.2.3 节点设备类型辨别技术 | 第30-32页 |
3.3 网络虚拟节点数据分析模型 | 第32-35页 |
3.3.1 基于层级虚拟节点数据生成技术 | 第32-33页 |
3.3.2 隐含地址数据发现技术 | 第33-34页 |
3.3.3 虚拟节点数据生成算法 | 第34-35页 |
3.4 基于分层网络结构的辨识 | 第35-42页 |
3.4.1 网络层拓扑结构分析算法 | 第36-38页 |
3.4.2 链路层拓扑结构识别算法 | 第38-40页 |
3.4.3 链路层隐含节点拓扑结构识别算法 | 第40-42页 |
3.4.4 基于三表网络拓扑分析技术 | 第42页 |
3.5 网络拓扑增补技术 | 第42-43页 |
3.6 节点行为合规性监测 | 第43-47页 |
3.6.1 节点状态及时监测 | 第43-44页 |
3.6.2 节点行为监测及报警处理策略 | 第44-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网络节点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与设计 | 第48-61页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8页 |
4.2 系统结构设计 | 第48-56页 |
4.2.1 系统框架设计 | 第48-49页 |
4.2.2 系统模块设计 | 第49-56页 |
4.3 系统实现 | 第56-60页 |
4.3.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6页 |
4.3.2 采集模块实现 | 第56-57页 |
4.3.3 数据分析模块实现 | 第57-59页 |
4.3.4 节点结构数据存储与展现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评价 | 第61-66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1-62页 |
5.1.1 测试系统 | 第61页 |
5.1.2 测试环境搭建 | 第61-62页 |
5.2 系统测试 | 第62-65页 |
5.2.1 功能测试 | 第62-64页 |
5.2.2 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5.3 测试总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