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7-9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9-10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第12-2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涵义第12-1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第12-1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系第13-1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第15-2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第15-17页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需要第17-18页
     ·当代中国大众的现实需要第18-21页
第三章《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典范第21-32页
   ·《大众哲学》:为大众而写的哲学第21-23页
     ·从生活层面阐明哲学与大众的联系第21-22页
     ·从哲学层面回答大众关注的现实问题第22-23页
   ·《大众哲学》的“大众化”写作特色第23-27页
     ·写作内容的“大众化”第24-25页
     ·表达形式的“大众化”第25-27页
   ·《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贡献第27-32页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性质第27-28页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道路第28-30页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中的影响第30-32页
第四章 《大众哲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启示第32-45页
   ·重建哲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键第32-33页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第33-37页
     ·哲学与大众相结合的原则第34-35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35-36页
     ·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原则第36-37页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途径第37-45页
     ·破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学院派作风第37-39页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宣传形式第39-41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大众平台第41-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逻辑进程
下一篇:毛泽东与孙中山的知行观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