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5-27页 |
1.1 原子核理论的发展 | 第15-19页 |
1.1.1 质子、中子的发现 | 第15-16页 |
1.1.2 奇异核的研究 | 第16-18页 |
1.1.3 中子皮厚度的介绍 | 第18-19页 |
1.2 束流装置的相关介绍 | 第19-27页 |
1.2.1 国外装置介绍 | 第19-21页 |
1.2.2 国内装置介绍 | 第21-23页 |
1.2.3 一些重要的实验结果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利用相互作用截面σ_I和电荷半径R_c提取20?31Na的中子皮厚度 | 第27-37页 |
2.1 研究方法介绍 | 第27-29页 |
2.2 计算过程分析 | 第29-31页 |
2.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2.3.1 输入文件分析 | 第31-32页 |
2.3.2 δ_(np)的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利用电荷改变截面σ_(cc)和相互作用截面σ_I提取B, C, N, O, F同位素的中子皮厚度研究 | 第37-47页 |
3.1 研究方法介绍 | 第37-38页 |
3.2 相关计算过程分析 | 第38-43页 |
3.2.1 σ_(cc)的理论计算分析 | 第38-41页 |
3.2.2 输入参数对截面的调节过程分析 | 第41-43页 |
3.3 B, C, N, O, F同位素的δ_(np)提取 | 第43-46页 |
3.3.1 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 第43-44页 |
3.3.2 中子、质子均方根半径的提取结果 | 第44-46页 |
3.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页 |
3.5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28?32)Al的σ_(cc)实验测量 | 第47-61页 |
4.1 测量原理介绍 | 第47-49页 |
4.2 实验过程介绍 | 第49-52页 |
4.2.1 实验流程介绍 | 第49-50页 |
4.2.2 数据处理前的相关工作 | 第50-52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52-57页 |
4.3.1 相关刻度工作 | 第52-53页 |
4.3.2 靶前靶后粒子鉴别 | 第53-55页 |
4.3.3 σ_(cc)的计算分析 | 第55-57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4.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总结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简历 | 第67-69页 |
发表论文和学术报告清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