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GD-EOB-DTPA磁共振增强成像对大鼠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 | 第11-38页 |
实验目的 | 第1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21页 |
实验结果 | 第21-32页 |
一、不同分期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构建 | 第21-23页 |
二、Gd-EOB-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学分期结果 | 第23-30页 |
1. 灌注参数与病理学分期 | 第23-27页 |
2. 肝胆期参数与病理学分级 | 第27-30页 |
三、Tlmapping与病理学分期 | 第30-31页 |
四、血清透明质酸与Gd-EOB-DTPA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分期的比较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7页 |
一、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构建方法选择 | 第32页 |
二、Gd-EOB-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病理学分级的讨论 | 第32-36页 |
1. 灌注参数与病理分期 | 第33-34页 |
2. 肝胆期参数与病理学分期 | 第34-36页 |
三、Tlmapping图像参数评价病理学分期结果的讨论 | 第36页 |
四、透明质酸评价肝纤维化分期的讨论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二部分:GD-EOB-DTPA磁共振增强成像对大鼠肝功能评价的研究 | 第38-46页 |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一、ICG 15分钟潴留率(ICG R15)测量方法的构建 | 第41页 |
二、不同ICG 15分钟潴留率水平与Gd-EOB-DTPA动态增强MR肝胆期参数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三、不同ICG 15分钟潴留率水平与Tlmapping成像参数比较分析 | 第42页 |
四、不同病理分期的ICG 15分钟潴留率(ICG R15)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五、不同病理学分期血液学结果比较分析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一、Gd-EOB-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参数与ICG R15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二、Tlmapping成像参数与ICG R15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三、病理分期与ICG R15的比较及血液学结果分析 | 第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第49-50页 |
综述 | 第50-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