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融合趋势下的媒体对政策议程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9-22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0-11页
        (一)理论价值第10-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个案研究法第17-18页
        (二)舆情分析法第18页
    五、论文结构第18-20页
        (一)背景介绍及文献梳理第18页
        (二)探讨媒体融合趋势对政策参与的促进作用第18-19页
        (三)具体论述媒体对于政策议程的影响路径和机理第19页
        (四)分析经典政策议程设置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第19页
        (五)利用模型进行嵌套性分析第19页
        (六)分析不足并做出展望第19-20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20-22页
        (一)创新点第20-21页
        (二)不足第21-22页
第一章 媒体融合与政策话语权的流变第22-30页
    第一节 媒体的发展与融合趋势第22-25页
        一、新媒体的勃兴第22-23页
        二、传统媒体的反击第23-24页
        三、新旧媒体间借鉴和学习的取向增强第24-25页
    第二节 融合趋势下的媒体对政策参与的影响第25-30页
        一、融合趋势下媒体对于政策参与环境的塑造第25-26页
        二、融合趋势下的媒体对于政策制定者的影响第26-28页
        三、融合趋势下的媒体对于政策目标群体的影响第28-30页
第二章 媒体影响政策议程的路径与机理分析第30-38页
    第一节 政策议程在政策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第30-32页
        一、政策议程的涵义及分类第30-31页
        二、政策议程在政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第31-32页
    第二节 媒体影响政策议程的路径分析第32-34页
        一、媒体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路径第32-33页
        二、媒体议程—政策议程路径第33页
        三、公众议程—媒体议程—政策议程路径第33-34页
    第三节 媒体影响政策议程的机理分析第34-38页
        一、监测效应:政策问题的发掘第34-35页
        二、共鸣与溢散效应:焦点事件的报道第35-36页
        三、卷入效应:政策相关者的参与和联盟化第36-38页
第三章 经典政策议程设置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第38-47页
    第一节 我国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变化及媒体的话语权变迁第38-40页
        一、1949年-1978年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及媒体的话语权第38-39页
        二、1978年-2003年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及媒体的话语权第39页
        三、2003年至今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及媒体的话语权第39-40页
    第二节 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分类第40-43页
        一、关注过程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第40-41页
        二、关注主体结构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第41-42页
        三、关注触发性因素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第42-43页
    第三节 经典议程设置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第43-47页
        一、政策倡导联盟模型第43-44页
        二、点断平衡模型第44-45页
        三、多源流模型第45-47页
第四章 多源流模型下我国媒体对于政策议程的影响分析——以《反家暴法》的出台为例第47-57页
    第一节 问题流:从“家事”到“国事”的转变第47-51页
        一、家庭暴力问题的客观存在性第47-48页
        二、家暴问题成为政策问题的社会阻力第48-49页
        三、媒体对于家暴问题的构建第49-51页
    第二节 政治流:高层意志和舆情的转移——从边缘化到引起重视第51-53页
        一、内部推动力:政府“功利主义”的政策范式的转变第51-52页
        二、外部推动力:媒体与舆情的聚合第52-53页
    第三节 政策流:媒体与政策联盟和政策方案第53-55页
        一、媒体与反家庭暴力倡导联盟第53-54页
        二、媒体与政策方案第54-55页
    第四节 政策窗口的开启第55-57页
        一、“董珊珊案”和“李阳家暴事件”等家庭暴力事件的舆论影响第55页
        二、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第55-56页
        三、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纪念活动的新契机第56-57页
第五章 媒体对于政策议程作用的局限性与完善第57-61页
    第一节 媒体对政策议程影响的局限性第57-59页
        一、媒体的商业化属性和泛娱乐化倾向第57-58页
        二、媒体议题时限性强,议题的持续性较短第58页
        三、媒体对于系统议题的影响力有限第58-59页
    第二节 完善媒体在政策议程创制中的机制第59-61页
        一、充分发挥媒体对于政策议程创制的积极作用第59-60页
        二、完善媒体规制的法律法规第60页
        三、呼吁媒体责任的回归第60-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9-70页
后记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库曼斯坦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