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概述 | 第10-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6页 |
第二章 信号稀疏分解与MP 算法理论 | 第16-22页 |
·引言 | 第16页 |
·信号稀疏分解理论 | 第16-18页 |
·信号稀疏分解的概念 | 第16-17页 |
·过完备原子库 | 第17-18页 |
·匹配追踪(MP)算法理论 | 第18-21页 |
·MP 算法概念 | 第18-19页 |
·MP 算法流程 | 第19-20页 |
·MP 算法存在的不足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MP 算法优化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第22-50页 |
·引言 | 第22页 |
·MP 算法优化 | 第22-29页 |
·MP 算法优化的方法 | 第22-25页 |
·差分进化算法理论 | 第25-27页 |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MP 算法优化 | 第27-28页 |
·仿真实验分析 | 第28-29页 |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 第29-37页 |
·滚动轴承的故障类型 | 第29-31页 |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 第31-32页 |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诊断法 | 第32-37页 |
·滚动轴承特征通过频率 | 第37页 |
·MP 算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 第37-44页 |
·包络谱分析 | 第37-39页 |
·时频分析 | 第39-44页 |
·MP 算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 第44页 |
·MP 算法对滚动轴承仿真信号分析 | 第44-49页 |
·理论模型 | 第44-45页 |
·内圈点蚀故障仿真信号分析 | 第45-47页 |
·外圈点蚀故障仿真信号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MP 算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验验证 | 第50-80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对象及实验设备 | 第50-53页 |
·滚动轴承试验台 | 第50页 |
·滚动轴承试件 | 第50-51页 |
·采集设备 | 第51-53页 |
·实验方案与操作流程 | 第53-55页 |
·实验方案 | 第53-54页 |
·操作流程 | 第54-55页 |
·滚动轴承的实验数据分析 | 第55-78页 |
·正常情况 | 第55-57页 |
·外圈点蚀故障情况 | 第57-63页 |
·内圈点蚀故障情况 | 第63-70页 |
·滚动体点蚀故障情况 | 第70-72页 |
·多故障情况 | 第72-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MP 算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系统实现 | 第80-96页 |
·引言 | 第80-82页 |
·基于MP 算法的系统的设计 | 第82-94页 |
·硬件实现 | 第82-86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86-88页 |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 第88-90页 |
·原始信号分析模块 | 第90-91页 |
·匹配追踪算法实现模块 | 第91-94页 |
·生成报表模块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本文总结 | 第96-97页 |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