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2-13页 |
1.3.1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论文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24页 |
2.1 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1.1 国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2.1.2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2.1.3 国内外古镇旅游开发研究述评 | 第19页 |
2.2 国内外社区旅游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2.2.1 社区旅游概念定义研究 | 第19-21页 |
2.2.2 国外社区旅游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2.3 国内社区旅游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2.4 国内外社区旅游开发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第3章 古镇社区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 第24-36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3.1.1 社区旅游一体化理论 | 第24-25页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3.1.3 社区旅游增权理论 | 第26页 |
3.2 古镇社区旅游开发的意义 | 第26-28页 |
3.2.1 顺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 | 第26-27页 |
3.2.2 延续文化历史、保护社区环境 | 第27页 |
3.2.3 有助于古老社区重新焕发生机 | 第27页 |
3.2.4 提高社区居民收入、改善社会环境 | 第27-28页 |
3.2.5 满足居民、旅游者的文化方面的诉求 | 第28页 |
3.3 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3.3.1 居民具有参与旅游发展决策权,但存在被动参与 | 第28-29页 |
3.3.2 社区力量薄弱,参与层次低 | 第29页 |
3.3.3 居民获得利益分配,但又过度注重经济利益诉求 | 第29页 |
3.4 古镇社区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29-31页 |
3.4.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合理有序开发利用 | 第29-30页 |
3.4.2 保护原始风貌,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 第30页 |
3.4.3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维护社区整体形象 | 第30页 |
3.4.4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突出旅游产品特色 | 第30页 |
3.4.5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鼓励社区居民参与 | 第30-31页 |
3.5 古镇社区旅游开发的模式 | 第31-36页 |
3.5.1 构建古镇社区旅游开发模式的指导思想 | 第31页 |
3.5.2 古镇社区相关利益主体下的开发模式 | 第31-32页 |
3.5.3 古镇社区旅游参与的增权机制 | 第32-33页 |
3.5.4 古镇社区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 | 第33-34页 |
3.5.5 古镇社区开发模式成功案例分析与借鉴 | 第34-36页 |
第4章 永宁古镇社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50页 |
4.1 古镇社区建设情况 | 第37-39页 |
4.1.1 古镇社区建制 | 第37页 |
4.1.2 新型社区建设 | 第37-38页 |
4.1.3 社区建筑 | 第38页 |
4.1.4 社区文化 | 第38页 |
4.1.5 社区景观环境 | 第38-39页 |
4.2 永宁古镇社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9-50页 |
4.2.1 优势分析 | 第39-44页 |
4.2.2 劣势分析 | 第44-46页 |
4.2.3 机遇分析 | 第46-47页 |
4.2.4 挑战分析 | 第47-49页 |
4.2.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古镇居民社区旅游感知与开发意愿分析 | 第50-66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50-51页 |
5.1.1 问卷设计及发放 | 第50页 |
5.1.2 半结构式访谈 | 第50-51页 |
5.2 样本及分析 | 第51-63页 |
5.2.1 访谈分析 | 第51-53页 |
5.2.2 样本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5.2.3 样本指标分析 | 第54-55页 |
5.2.4 样本因子分析 | 第55-59页 |
5.2.5 样本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9-63页 |
5.3 居民对社区旅游开发的感知分析 | 第63页 |
5.4 居民对社区旅游开发的意愿分析 | 第63-64页 |
5.5 开展社区旅游面临的问题 | 第64-66页 |
第6章 永宁古镇社区旅游的开发 | 第66-90页 |
6.1 永宁古镇社区旅游发展目标 | 第66-67页 |
6.1.1 延续永宁古镇建筑风貌 | 第66页 |
6.1.2 保育永宁古镇民俗风情 | 第66页 |
6.1.3 拓展永宁古镇发展渠道 | 第66-67页 |
6.1.4 创新社区旅游驱动模式 | 第67页 |
6.2 古镇社区的景观保护与发展 | 第67-72页 |
6.2.1 强调景观社区属性,保育整体风貌 | 第67-68页 |
6.2.2 保持景观整体性,保护外围建筑 | 第68-69页 |
6.2.3 活化社区重点古厝建筑 | 第69页 |
6.2.4 突出社区休闲性,规划主题分区 | 第69-72页 |
6.3 古镇社区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第72-77页 |
6.3.1 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与控制 | 第72页 |
6.3.2 加强老街的日常管理工作 | 第72-73页 |
6.3.3 探索保护和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第73-74页 |
6.3.4 推进“主客相融”,居民参与保护和开发 | 第74页 |
6.3.5 新型社区建设和社区旅游开发,重塑美丽家园 | 第74-77页 |
6.4 永宁古镇社区旅游产品体系 | 第77-80页 |
6.4.1 古镇社区文化访古游 | 第77页 |
6.4.2 古镇社区历史怀旧游 | 第77-78页 |
6.4.3 古镇社区环境休闲游 | 第78页 |
6.4.4 古镇社区宗教文化体验游 | 第78-79页 |
6.4.5 古镇社区红色文化教育游 | 第79页 |
6.4.6 古镇社区民俗节庆体验游 | 第79-80页 |
6.5 永宁古镇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 第80-90页 |
6.5.1 社区旅游开发的资金保障 | 第80-81页 |
6.5.2 社区参与的协调机制 | 第81页 |
6.5.3 社区参与的运行机制 | 第81-83页 |
6.5.4 社区增权实现社区全面参与旅游业发展 | 第83-9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0-92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100-101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