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中自治运行的风光蓄互补发电变流器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双馈风力发电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并网运行双馈风力发电研究 | 第13-14页 |
1.2.2 独立运行双馈风力发电研究 | 第14-19页 |
1.3 风光互补发电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4 微电网运行控制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1.4.1 微电网概念 | 第23-25页 |
1.4.2 微电网运行模式研究 | 第25页 |
1.4.3 微电网控制方式研究 | 第25-2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自治运行双馈发电机数学模型及功率分析 | 第30-46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abc坐标系下双馈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31-34页 |
2.3 dq坐标系独立运行双馈发电机动态模型 | 第34-42页 |
2.3.1 独立运行定转子坐标变换 | 第34-37页 |
2.3.2 独立运行双馈发电机动态模型 | 第37-41页 |
2.3.3 双馈发电机独立运行瞬时功率分析 | 第41-42页 |
2.4 微电网双馈发电机电压支撑稳态模型 | 第42-45页 |
2.4.1 双馈发电机稳态模型 | 第42-44页 |
2.4.2 双馈发电机稳态功率分析 | 第44-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自治运行双馈发电机启动和运行控制策略 | 第46-61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双馈风力发电机自治运行电压控制策略 | 第46-51页 |
3.2.1 定子磁链定向空载启动策略 | 第47-49页 |
3.2.2 双馈风力发电机独立运行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3.3 双馈发电机负载启动和定子电压闭环控制策略 | 第51-55页 |
3.3.1 双馈发电机带载启动 | 第51-54页 |
3.3.2 定子磁链定向闭环控制和仿真分析 | 第54-55页 |
3.4 双馈风力发电实验研究 | 第55-60页 |
3.4.1 双馈风力发电实验平台 | 第55-57页 |
3.4.2 风机孤岛空载启动 | 第57-59页 |
3.4.3 风机孤岛带载启动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微电网储能接口逆变器及控制策略 | 第61-88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储能接口三电平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61-64页 |
4.3 储能接口逆变器控制模型 | 第64-67页 |
4.4 死区对三电平逆变器的影响 | 第67-73页 |
4.4.1 死区对工作模式的影响 | 第67-70页 |
4.4.2 死区对输出PWM波的影响 | 第70-73页 |
4.5 储能逆变器双电压闭环控制策略 | 第73-79页 |
4.6 储能接口逆变器新型下垂控制策略 | 第79-85页 |
4.6.1 新型下垂控制策略 | 第79-81页 |
4.6.2 风力发电与储能单元联合运行仿真 | 第81-85页 |
4.7 储能接口逆变器实验 | 第85-8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基于可变阻抗的光伏逆变器下垂控制研究 | 第88-104页 |
5.1 引言 | 第88页 |
5.2 微电网逆变器无互联线虚拟功率下垂控制策略 | 第88-98页 |
5.2.1 逆变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 | 第88-93页 |
5.2.2 线路阻抗对无互连线功率下垂控制的影响 | 第93-95页 |
5.2.3 基于可变虚拟阻抗的改进下垂控制 | 第95-96页 |
5.2.4 可变虚拟阻抗下垂控制仿真分析 | 第96-98页 |
5.3 光伏接口逆变器实验研究 | 第98-103页 |
5.3.1 光伏逆变器实验系统 | 第98-100页 |
5.3.2 光伏接口逆变器控制实验 | 第100-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