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刚柔耦合的集装箱平车车体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集装箱平车发展 | 第12-16页 |
1.2.1 国外集装箱平车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集装箱平车发展 | 第13-15页 |
1.2.3 弹性车体车辆动力学行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集装箱平车刚体动力学模型 | 第18-30页 |
2.1 车辆动力学微分方程 | 第18-23页 |
2.1.1 轮对运动方程 | 第18-20页 |
2.1.2 侧架运动方程 | 第20-21页 |
2.1.3 摇枕运动方程 | 第21-22页 |
2.1.4 车体运动方程 | 第22-23页 |
2.2 集装箱平车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23-29页 |
2.2.1 动力学模型的简化及前处理 | 第23-28页 |
2.2.2 车辆基本结构和参数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集装箱平车刚柔耦合模型 | 第30-37页 |
3.1 刚柔耦合动力学的基本方法 | 第30-32页 |
3.2 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 第32-33页 |
3.3 集装箱专用平车结构特点 | 第33-34页 |
3.4 集装箱专用平车柔性车体的建立 | 第34-36页 |
3.4.1 车体有限元模型 | 第34-35页 |
3.4.2 子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弹性车体的动力学行为 | 第37-60页 |
4.1 车辆系统的振动特性 | 第37-40页 |
4.2 车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 第40-44页 |
4.2.1 车辆运行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4.2.1.1 蛇行临界速度 | 第40-41页 |
4.2.1.2 构架横向振动加速度 | 第41页 |
4.2.1.3 轮轨导向力之和 | 第41页 |
4.2.2 运行稳定性计算结果 | 第41-44页 |
4.3 车辆系统的运行平稳性 | 第44-51页 |
4.3.1 运行平稳性评价指标 | 第44-47页 |
4.3.2 车辆运行平稳性计算结果 | 第47-51页 |
4.4 车辆系统的曲线通过性能 | 第51-58页 |
4.4.1 曲线通过安全性计算原理 | 第52页 |
4.4.2 曲线通过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52-54页 |
4.4.2.1 轮轨横向力 | 第52-53页 |
4.4.2.2 轮轴横向力 | 第53页 |
4.4.2.3 轮轨垂向力 | 第53页 |
4.4.2.4 脱轨系数 | 第53-54页 |
4.4.2.5 轮重减载率 | 第54页 |
4.4.3 线路工况 | 第54-55页 |
4.4.4 曲线通过安全性计算结果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车体刚度特性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 | 第60-70页 |
5.1 不同车体结构的刚度特性 | 第60页 |
5.2 车辆直线平稳性计算结果 | 第60-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扭转刚度对车辆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 | 第70-75页 |
6.1 车体扭转刚度的影响 | 第70-73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