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中天冬氨酸蛋白酶与绒毡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1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第11-14页
        1.1.1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概述第11-12页
        1.1.2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主要途径第12-14页
    1.2 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研究第14-18页
        1.2.1 植物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第14-15页
        1.2.2 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第15-17页
        1.2.3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第17-18页
    1.3 植物花药绒毡层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1 绒毡层发育过程及其作用第18页
        1.3.2 植物绒毡层异常导致花粉败育的机理研究第18-19页
    1.4 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4.1 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第19-20页
        1.4.2 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生物学功能第20-21页
        1.4.3 天冬氨酸蛋白酶与绒毡层相互联系第21-22页
    1.5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化学杀雄剂SQ-1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性效果分析与鉴定第23-2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页
        2.1.1 试验材料及其处理第23页
        2.1.2 材料的处理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2.1 育性鉴定第23页
        2.2.2 花药细胞学观察第23-24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2.3.1 SQ-1 诱导的植株不育率及其授粉结实率第24页
        2.3.2 KI-I2染色结果观察第24-25页
        2.3.3 DAPI染色结果观察第25-26页
    2.4 讨论第26-27页
第三章 不同时期正常可育小麦与生理雄性不育小麦绒毡层变化第27-3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3.1.1 材料与处理第27页
        3.1.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3.1.3 半薄切片的制备第28页
        3.1.4 超薄切片的制备与观察第28-29页
        3.1.5 小麦花药总RNA提取和纯化、第一条链cDNA合成第29页
        3.1.6 引物设计及其合成第29页
        3.1.7 小麦花药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 APS 的定量表达分析第2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3.3 讨论第34-36页
第四章 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及其与绒毡层异常降解的相关性第36-4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4.1.1 材料及其处理第36页
        4.1.2 主要仪器第36页
        4.1.3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36-37页
    4.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4.2.1 西农1376小麦小花蛋白酶的提取第37页
        4.2.2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37-38页
        4.2.3 西农1376小麦总蛋白酶活性电泳分析第38页
        4.2.4 西农1376小麦总蛋白酶特性的分析第38页
        4.2.5 天冬氨酸蛋白酶的鉴别第38-39页
        4.2.6 可育与不育小麦小花中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比较与分析第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4.3.1 西农1376小麦小花中总蛋白酶活性的分析第39页
        4.3.2 西农1376小麦小花中总蛋白酶的特性分析第39-42页
    4.4 讨论第42-43页
第五章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附录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秸轩还田与施肥配合对旱地小麦产量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下一篇: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恢复系9833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