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导论 | 第10-16页 |
| 第一章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基本理论问题 | 第16-23页 |
| 第一节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 一 行政审批的概念 | 第16页 |
| 二 与行政许可的关系 | 第16-17页 |
| 三 自由裁量行为的含义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和其他自由裁量权的概念辨析 | 第18-20页 |
| 一 与审判自由裁量权的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 二 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 第20-23页 |
| 一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的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 二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的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从行政诉讼案例看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规制的必要性 | 第23-38页 |
| 第一节 审批依据操作性欠佳 | 第23-25页 |
| 第二节 审批行为管理薄弱 | 第25-35页 |
| 一 部门缺乏统一领导 | 第25-27页 |
| 二 利益部门化现象严重 | 第27-30页 |
| 三 行政审批效率低下 | 第30-31页 |
| 四 审批权力控制虚化 | 第31-35页 |
| 第三节 审批过程透明度不强 | 第35-36页 |
| 第四节 审批行为考虑相关因素不足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原因分析 | 第38-47页 |
| 第一节 审批观念滞后 | 第38-39页 |
| 一 审批行为的权利本位 | 第38页 |
| 二 市场监管的观念落后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主体素质不均 | 第39-41页 |
| 一 审批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 第39-40页 |
| 二 审批人员执行改革成果不彻底 | 第40-41页 |
| 第三节 审批依据不足 | 第41-42页 |
| 第四节 程序规制乏力 | 第42-43页 |
| 第五节 司法资源利用不合理 | 第43-44页 |
| 一 奇葩案件挤占司法资源 | 第43页 |
| 二 公益诉讼发展道路曲折 | 第43-44页 |
| 第六节 监督系统疲软 | 第44-45页 |
| 一 监督手段陈旧保守 | 第44页 |
| 二 监督环节存在缺失 | 第44-45页 |
| 三 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 第45页 |
| 第七节 问责机制欠缺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规制的对策 | 第47-62页 |
| 第一节 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规制理论基础 | 第47-49页 |
| 一 有限理性理论 | 第47页 |
| 二 交往行为理论 | 第47-48页 |
| 三 用“控权”思想取代“限权”思想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规范审批主体控制标准 | 第49-50页 |
| 一 明确主体资格 | 第49页 |
| 二 厘清主体责任 | 第49-50页 |
| 第三节 推动审批依据有机衔接 | 第50-51页 |
|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50页 |
| 二 坚持民主科学立法 | 第50-51页 |
| 三 加强行政立法监督 | 第51页 |
| 第四节 统一审批程序运行尺度 | 第51-54页 |
| 一 建立行政审批裁量权基准制度 | 第52-53页 |
| 二 建立行政审批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 第53-54页 |
| 第五节 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 | 第54-57页 |
| 一 推进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改革 | 第54页 |
| 二 设立行政审批行政判例制度 | 第54-56页 |
| 三 发挥行政诉讼权利保障优势 | 第56-57页 |
| 四 完备公益诉讼检查监督制度 | 第57页 |
| 第六节 健全审批监督制约机制 | 第57-60页 |
| 一 完善落实外部监督机制 | 第58-59页 |
| 二 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 第59-60页 |
| 第七节 建立审批问责督促体系 | 第60-62页 |
| 一 问责方式多元发展 | 第60页 |
| 二 责任标准精确制定 | 第60页 |
| 三 免责事由严格设置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