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与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0页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3 国内研究评价第11页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11-12页
        1.4.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4.2 论文框架第12页
    1.5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3-15页
        1.6.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15-19页
    2.1 低碳经济的理论概述第15-17页
        2.1.1 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第15页
        2.1.2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5-16页
        2.1.3 低碳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的区别和联系第16-17页
    2.2 节能减排相关理论第17-18页
        2.2.1 节能减排提出的背景第17页
        2.2.2 节能减排的内涵第17-18页
    2.3 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发展现状第19-37页
    3.1 高耗能产业界定第19页
    3.2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发展现状第19-28页
        3.2.1 吉林省经济发展整体现状第19-21页
        3.2.2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投入与产出现状第21-24页
        3.2.3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现状第24-28页
    3.3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区域分布第28-29页
    3.4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分析第29-32页
        3.4.1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势在必行第29页
        3.4.2 高耗能产业生存压力大,低碳模式将成为新的产业增长动力第29-31页
        3.4.3 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符合时代要求和企业社会责任第31-32页
    3.5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2-36页
        3.5.1 能源消耗量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时间难以改变第32-33页
        3.5.2 低碳成本过高,不符合企业的利益导向第33-34页
        3.5.3 研发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第34-36页
        3.5.4 缺乏适合低碳模式发展的沃土第36页
    3.6 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影响因素研究第37-47页
    4.1 研究设计第37-39页
        4.1.1 变量的选择第37页
        4.1.2 模式的构建第37-38页
        4.1.3 数据说明第38-39页
    4.2 实证检验与分析第39-45页
        4.2.1 相关性检验第39-40页
        4.2.2 ADF单位根检验第40-41页
        4.2.3 协整检验第41-42页
        4.2.4 回归结果分析第42-45页
    4.3 实证研究结论第45-46页
    4.4 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吉林省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对策建议第47-52页
    5.1 构建适宜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第47-49页
        5.1.1 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第47-48页
        5.1.2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第48-49页
        5.1.3 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完善科技发展环境第49页
    5.2 提高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的经济驱动力第49-50页
        5.2.1 实施双赢的价格政策第49-50页
        5.2.2 引入市场机制,实施碳交易制度第50页
    5.3 从自身做起,积极实施低碳转型第50-52页
        5.3.1 树立理念,指引低碳转型第50-51页
        5.3.2 加大投资,提升企业规模第51页
        5.3.3 重视创新,提升科技实力第51-52页
第6章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家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产学研合作组织及适用边界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