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推动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 | 第10页 |
1.2.2 推动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提升 | 第10页 |
1.2.3 引导私营中小企业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研究趋势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济南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 第18-32页 |
2.1 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 济南市私营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2.3 私营中小企业在济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20-22页 |
2.3.1 私营中小企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 第20-21页 |
2.3.2 私营中小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 第21页 |
2.3.3 开拓国际市场和出口私营中小企业是主体力量 | 第21页 |
2.3.4 私营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 第21-22页 |
2.4 济南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调查问卷 | 第22-26页 |
2.4.1 问卷设计 | 第22-23页 |
2.4.2 调查问卷收集 | 第23-24页 |
2.4.3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 第24-26页 |
2.5 济南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卷数据分析 | 第26-32页 |
2.5.1 主要因子选取 | 第26-27页 |
2.5.2 因子实证分析 | 第27-30页 |
2.5.3 主要分析及结论 | 第30-32页 |
第3章 济南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38页 |
3.1 济南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3.1.1 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 第32-33页 |
3.1.2 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 | 第33-34页 |
3.1.3 投资盲目,短期行为严重 | 第34-35页 |
3.1.4 商业信用促销过度,应收账款过多 | 第35页 |
3.1.5 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差 | 第35页 |
3.1.6 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存货控制薄弱 | 第35-36页 |
3.2 济南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第36-38页 |
3.2.1 外部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3.2.2 内部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第4章 济南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案例分析 | 第38-47页 |
4.1 济南BC公司情况简介 | 第38-41页 |
4.1.1 企业基本状况 | 第38页 |
4.1.2 企业财务状况 | 第38-41页 |
4.2 济南BC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4.2.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 第41页 |
4.2.2 财务管理制度混乱 | 第41-42页 |
4.2.3 筹资能力差,资金短缺 | 第42-43页 |
4.2.4 缺乏科学的投资管理 | 第43页 |
4.2.5 收益分配不合理 | 第43-44页 |
4.3 案例企业解决问题的启示 | 第44-47页 |
4.3.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 第44页 |
4.3.2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技能 | 第44页 |
4.3.3 积极探索适应私营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 第44-45页 |
4.3.4 积极创新管理观念,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 第45-47页 |
第5章 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与发展策略 | 第47-52页 |
5.1 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 第47-48页 |
5.1.1 提升企业诚信意识,健全信用管理制度 | 第47-48页 |
5.1.2 建立规范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 第48页 |
5.2 加强培训力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 第48-49页 |
5.2.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人才吸引力 | 第48-49页 |
5.2.2 多层次激励,留住人才 | 第49页 |
5.3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 第49-50页 |
5.3.1 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转变观念 | 第49-50页 |
5.3.2 私营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式 | 第50页 |
5.4 融入创新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 第50-52页 |
5.4.1 将创新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 | 第50-51页 |
5.4.2 处理好创新与获利之间的关系 | 第51页 |
5.4.3 构建创新网络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