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互联网发展水平统计测度研究 | 第13-15页 |
1.2.2 信息化测度研究 | 第15-17页 |
1.2.3 互联网发展扩散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35页 |
2.1 互联网发展水平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页 |
2.2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31页 |
2.3.1 指标体系的初步筛选 | 第23-26页 |
2.3.2 指标体系的层次和分类 | 第26-28页 |
2.3.3 指标解释和数据来源 | 第28-31页 |
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1-34页 |
2.4.1 主成分分析方法原理介绍 | 第31-33页 |
2.4.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的统计描述 | 第35-54页 |
3.1 数据的基本处理与说明 | 第35-36页 |
3.2 互联网发展应用环境测度 | 第36-39页 |
3.2.1 互联网发展应用环境基本描述 | 第36-38页 |
3.2.2 互联网发展应用环境水平测度 | 第38-39页 |
3.3 互联网设备资源测度 | 第39-42页 |
3.3.1 互联网设备资源基本描述 | 第39-40页 |
3.3.2 互联网设备资源水平测度 | 第40-42页 |
3.4 互联网基础设施测度 | 第42-43页 |
3.4.1 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描述 | 第42-43页 |
3.4.2 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测度 | 第43页 |
3.5 互联网普及测度 | 第43-45页 |
3.5.1 互联网普及基本描述 | 第43-44页 |
3.5.2 互联网普及水平测度 | 第44-45页 |
3.6 互联网发展扩散趋势研究 | 第45-53页 |
3.6.1 互联网发展扩散规律 | 第45-46页 |
3.6.2 Logistic模型和Bass模型简述 | 第46-47页 |
3.6.3 两个模型的拟合结果以及预测 | 第47-49页 |
3.6.4 互联网发展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统计综合测度 | 第54-65页 |
4.1 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 | 第54-55页 |
4.2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分析 | 第55-58页 |
4.3 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分析 | 第58-61页 |
4.3.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介绍 | 第58页 |
4.3.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4.4 分阶段分析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 第61-64页 |
4.4.1 chow分割点检验 | 第61-62页 |
4.4.2 分段研究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不足 | 第65-68页 |
5.1 总结 | 第65-66页 |
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