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2000-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统计测度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2.1 互联网发展水平统计测度研究第13-15页
        1.2.2 信息化测度研究第15-17页
        1.2.3 互联网发展扩散研究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1-35页
    2.1 互联网发展水平相关概念界定第21页
    2.2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第21-22页
    2.3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2-31页
        2.3.1 指标体系的初步筛选第23-26页
        2.3.2 指标体系的层次和分类第26-28页
        2.3.3 指标解释和数据来源第28-31页
    2.4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1-34页
        2.4.1 主成分分析方法原理介绍第31-33页
        2.4.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的统计描述第35-54页
    3.1 数据的基本处理与说明第35-36页
    3.2 互联网发展应用环境测度第36-39页
        3.2.1 互联网发展应用环境基本描述第36-38页
        3.2.2 互联网发展应用环境水平测度第38-39页
    3.3 互联网设备资源测度第39-42页
        3.3.1 互联网设备资源基本描述第39-40页
        3.3.2 互联网设备资源水平测度第40-42页
    3.4 互联网基础设施测度第42-43页
        3.4.1 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描述第42-43页
        3.4.2 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测度第43页
    3.5 互联网普及测度第43-45页
        3.5.1 互联网普及基本描述第43-44页
        3.5.2 互联网普及水平测度第44-45页
    3.6 互联网发展扩散趋势研究第45-53页
        3.6.1 互联网发展扩散规律第45-46页
        3.6.2 Logistic模型和Bass模型简述第46-47页
        3.6.3 两个模型的拟合结果以及预测第47-49页
        3.6.4 互联网发展扩散影响因素分析第49-53页
    3.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统计综合测度第54-65页
    4.1 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第54-55页
    4.2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分析第55-58页
    4.3 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分析第58-61页
        4.3.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介绍第58页
        4.3.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第58-61页
    4.4 分阶段分析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的作用第61-64页
        4.4.1 chow分割点检验第61-62页
        4.4.2 分段研究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第62-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总结与不足第65-68页
    5.1 总结第65-66页
    5.2 本文存在的不足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表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面板数据聚类研究
下一篇:沈阳市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