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经济背景 | 第14-15页 |
1.1.3 文化背景 | 第15页 |
1.1.4 专业背景 | 第15-17页 |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 第17-23页 |
1.2.1 基本概念的辨析 | 第17-22页 |
1.2.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2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23-3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1.4.1 系统论方法 | 第33页 |
1.4.2 全息论方法 | 第33页 |
1.4.3 协同学方法 | 第33页 |
1.4.4 比较方法 | 第33页 |
1.4.5 对话方法 | 第33-34页 |
1.4.6 理论结合实践 | 第34-3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 第37-51页 |
2.1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历程 | 第37-47页 |
2.1.1 建筑综合体的起源 | 第37-38页 |
2.1.2 中世纪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发展脉络 | 第38-39页 |
2.1.3 资产阶级革命到近代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脉络 | 第39-40页 |
2.1.4 20 世纪初期到当代的商业建筑综合体发展脉络 | 第40-43页 |
2.1.5 我国商业建筑综合体发展脉络 | 第43-46页 |
2.1.6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发展概览总结 | 第46-47页 |
2.2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的价值和意义 | 第47页 |
2.2.1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存在价值的客观性 | 第47页 |
2.2.2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协同关系 | 第47页 |
2.3 当代我国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2.3.1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的非理性发展 | 第47-48页 |
2.3.2 建设投资方盲目建设与科学决策缺失 | 第48页 |
2.3.3 基础设施相对欠缺和配置资源不对应 | 第48页 |
2.3.4 城市设计实施保障性不足 | 第48-49页 |
2.3.5 公众开放性有待提升 | 第49页 |
2.3.6 信息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设计策略的价值观与核心问题 | 第51-61页 |
3.1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可持续性相关概念理论平台 | 第51-56页 |
3.1.1 紧缩城市理论(The Compact City) | 第51-52页 |
3.1.2 混合使用开发(Mixed Use Development) | 第52-53页 |
3.1.3 集约化(Intensity) | 第53页 |
3.1.4 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Weak Sustainability and Strong Sustainability) | 第53-56页 |
3.2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可持续设计策略的立足点 | 第56-58页 |
3.2.1 矛盾酝酿着改革 | 第56-57页 |
3.2.2 可持续设计在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中的重要性 | 第57页 |
3.2.3 基于现阶段国情的策略研究 | 第57-58页 |
3.2.4 从建设前期阶段入手的策略研究 | 第58页 |
3.3 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可持续设计策略的基本原则 | 第58-60页 |
3.3.1 整体协调 | 第58-59页 |
3.3.2 灵活适应 | 第59页 |
3.3.3 集约适宜 | 第59页 |
3.3.4 开放原则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设计前期可持续策略研究 | 第61-94页 |
4.1 设计前期策略是可持续目标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 第61-63页 |
4.1.1 设计前期可持续策略的意义 | 第61页 |
4.1.2 建设目标的多重性与矛盾性 | 第61-63页 |
4.1.3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 | 第63页 |
4.2 基于城市的总体定位 | 第63-70页 |
4.2.1 与城市共生同构 | 第63页 |
4.2.2 与城市关联互动 | 第63-64页 |
4.2.3 基于城市区位的基本定位 | 第64-70页 |
4.3 基于常态需求的规模定位策略 | 第70-88页 |
4.3.1 规模定位的因素 | 第70-71页 |
4.3.2 规模定位的方法 | 第71-83页 |
4.3.3 均衡分布与开发 | 第83-88页 |
4.4 基于协同共存的功能组合策略 | 第88-93页 |
4.4.1 功能组合模式 | 第88-91页 |
4.4.2 功能协同作用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设计阶段可持续策略研究 | 第94-194页 |
5.1 城市互动策略 | 第94-129页 |
5.1.1 与城市整体环境互动缺失 | 第94-95页 |
5.1.2 与城市空间整体环境互动 | 第95-102页 |
5.1.3 与城市环境生态融合 | 第102-108页 |
5.1.4 再生策略实践对城市功能的修复与更新 | 第108-124页 |
5.1.5 基于地域性的适宜策略 | 第124-129页 |
5.2 要素引导策略 | 第129-152页 |
5.2.1 形式追随功能的思辩 | 第129-135页 |
5.2.2 多功能灵活一体化整合策略 | 第135-142页 |
5.2.3 结构选型灵活适应 | 第142-147页 |
5.2.4 综合用能节约发展 | 第147-152页 |
5.3 空间组织策略 | 第152-169页 |
5.3.1 外部空间集约适宜 | 第152-155页 |
5.3.2 内部空间动态关联 | 第155-161页 |
5.3.3 衔接空间有机整合 | 第161-169页 |
5.4 交通整合策略 | 第169-193页 |
5.4.1 建筑交通一体化 | 第169-173页 |
5.4.2 结合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出行 | 第173-178页 |
5.4.3 共享停车策略 | 第178-191页 |
5.4.4 对城市交通互补的引导 | 第191-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193-194页 |
第六章 设计指引研究及发展趋势 | 第194-221页 |
6.1 设计指引的应用意义 | 第194-197页 |
6.2 可持续设计价值矩阵及设计操作指引 | 第197-215页 |
6.2.1 可持续设计影响因素矩阵 | 第197-199页 |
6.2.2 前期决策阶段操作指引 | 第199-203页 |
6.2.3 规划定位阶段操作指引 | 第203-205页 |
6.2.4 建筑设计阶段操作指引 | 第205-211页 |
6.2.5 运行阶段设计操作指引 | 第211-215页 |
6.3 发达国家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 第215-216页 |
6.3.1 美国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 第215页 |
6.3.2 欧洲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 第215-216页 |
6.3.3 亚洲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 第216页 |
6.4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 | 第216-220页 |
6.4.1 共性与特征共存 | 第216-217页 |
6.4.2 渐进式开发策略 | 第217-218页 |
6.4.3 互动式开发导向 | 第218-2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20-221页 |
结论 | 第221-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31-233页 |
致谢 | 第233-234页 |
附件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