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性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实现性意义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国写意人物的历史形态 | 第10-20页 |
1、1 中国写意人物的雏形 | 第10页 |
1、2 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独立发展形态 | 第10-16页 |
·魏晋时期人物画的确立 | 第10-11页 |
·唐宋人物画的完善和写意人物画的形成 | 第11-12页 |
·元、明、清人物画的发展 | 第12-16页 |
1、3 近代写意人物画的继承发展形态 | 第16-18页 |
·上海派、沪上三熊、三任 | 第16页 |
·徐悲鸿、齐白石写意人物 | 第16-18页 |
1、4 古代画论对写意人物画发展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意象性的具体表现形态 | 第20-28页 |
2、1 意象与抽象的区别 | 第20-23页 |
·造型的意象性 | 第21-22页 |
·笔墨的意象性 | 第22-23页 |
2、2 意境的形式美和意象的抽象美 | 第23-28页 |
·重“神似”的审美的表现方式 | 第24-25页 |
·超“逸”审美的表现形式 | 第25-26页 |
·禅意在水墨人物的实现性 | 第26-28页 |
第三章、意象性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实现性意义 | 第28-32页 |
3、1 意象性在意笔画中的思维取向 | 第28-29页 |
3、2 意象性在意笔画中实现性意义 | 第29-30页 |
3、3 意象性在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审美取向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32-33页 |
参考书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