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格哈德里希特的“照片绘画” | 第10-22页 |
一. 一次逃亡 | 第10-13页 |
(一) 从东德到西德 | 第10-11页 |
(二) 艺术自由的冲击 | 第11-13页 |
二. 制造“照片” | 第13-19页 |
(一) 搜集图像 | 第13-14页 |
(二) 像照相机一样“绘画” | 第14-16页 |
(三) 模糊的“图像” | 第16-19页 |
三. 《1977年10月18日》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格哈德·里希特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 | 第22-34页 |
一. 被快速认可的“里希特风格” | 第22-24页 |
二. 格哈德·里希特与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像绘画” | 第24-34页 |
(一) 格哈德·里希特与中国“新绘画” | 第24-28页 |
(二) 关于“影画派” | 第28-34页 |
第三章 中国的“里希特现象”是否该终结了 | 第34-40页 |
一. 世界上只有一个里希特 | 第34-35页 |
二. 中国当代绘画的“里希特现象”与格哈德·里希特的本质区别 | 第35-38页 |
(一) 格哈德·里希特关于意识形态的批判 | 第35-36页 |
(二) 中国当代的“里希特现象” | 第36-38页 |
三. 被轻易篡改的图像时代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